1975年,獲特赦的原國民黨中將黃維拒絕臺灣補發的27年中將薪水,聲稱不想負任何一方,經過二十余年的改造,他的思想發生怎么樣的轉變?
黃維,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貴溪縣盛源鄉,早年進入黃埔軍校,深受國民黨正統思想的影響,堅信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畢業后,黃維參與多次重要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在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中,還是在與直系軍閥孫傳芳的戰斗中,展現出色的軍事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國民黨軍中逐漸成長為一位重要將領,在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中也積極參與其中。
抗戰時期,特別是在淞滬會戰中的羅店之戰,黃維率領部隊堅守陣地長達一個星期,雖然付出巨大的犧牲——手下三個團長一死兩重傷,師部除一個電報員外,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前線,但他成功地抵御敵人的進攻。
這場戰爭讓黃維名聲大噪,同時也獲得“書呆子黃維”的稱號,因為他的指揮風格顯得過于依賴書本知識,有些死板僵硬。
黃維的軍事生涯在淮海戰役中遭遇重大挫折,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后,他試圖率領十二兵團扭轉戰局,在雙堆集被解放軍重重包圍并最終被俘虜,后被關押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進行思想改造。
被俘后,黃維的固執與驕傲依然未變,在長達27年的囚禁中,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對蔣介石的崇拜不動搖,對管教人員的教導充滿抵觸,以種種方式與之為難,甚至大打出手。
在戰犯管理所,黃維拒絕改造,還與其他積極學習的戰犯格格不入,甚至發生沖突。黃維堅信共產黨的寬大政策只是欺騙宣傳,絕不妥協,拒絕說出任何可能對蔣介石不利的話,即使在討論到國民黨的剝削壓迫時也是如此。
黃維在獄中依然保持著將軍的風度,連走路的姿態都顯得高傲而威嚴,當妻子前來探望并勸說他積極學習改造時,更是憤怒無法遏制,讓妻子再也不要來看自己了。黃維的頑固和執著,無疑是他性格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當新中國發展日漸繁榮時,黃維的思想也在悄然發生轉變,一次,功德林組織戰犯們外出參觀新中國的建設成果,黃維看到一座座嶄新的橋梁和鐵路,農田整齊劃一,人們勞作的身影充滿活力和干勁。
更令黃維震撼的是,第一次見到國產汽車,那新穎的玩意兒讓他心生喜愛。以往國民黨內部混亂無序,國家治理也糟糕透頂,這次外出,讓黃維看到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開始對共產黨投以新的目光。
除了親眼見證國家的發展,共產黨對黃維個人的關心和幫助也是前所未有的,他拒絕接受改造,整日無所事事,沉迷于研究永動機這一不切實際的課題。
中科院的專家在反復論證后,告訴黃維這是不可能的,但他卻固執己見,甚至認為他們不懂科學。毛主席得知此事,只是笑呵呵地說:“不要打擊別人的理想嘛!”
于是,功德林的管理員積極為他收集資料,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連曾經被他得罪過的杜聿明也被派去協助他。
盡管黃維的研究最終并未取得任何結果,但這種同志般的關懷和支持卻讓黃維感受到溫暖,進一步加速他思想的轉變。
此外,黃維剛來到功德林時身患五種結核,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我黨仍不遺余力地為他救治,甚至海外采購藥品,最終使他得以痊愈。
同時,黃維在改造期間的生活也得到很好的保障,牛奶和肉類供應從未間斷,當他知道國家在困難時期還這樣優待他時,深感愧疚與感動。
由于我黨長期的關心和支持,黃維的思想發生徹底轉變,開始認可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積極參與后續的改造工作,放棄繼續研究永動機,轉而從事農業生產方面的研究。
1975年,經過良好改造的黃維被特赦,進入全國政協工作,后來更是擔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積極為兩岸統一事業貢獻力量。
面對國民黨提出的如果他去臺灣,便補發27年中將豐厚薪酬的誘惑,黃維毅然拒絕。他知道,雖然蔣介石對他有知遇之恩,但共產黨同樣待他不薄,不能辜負任何一方。
在黃維心中,對新中國的感激和對共產黨的認同已經深深扎根,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