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靜脈用藥安全輸注藥護專家指引》指出,未規范預處理的紫杉醇輸液反應發生率高達41%,而預處理后驟降至2%-4%。這一數據背后,是無數因過敏反應、毒性損傷導致的治療中斷甚至患者死亡案例。預處理不僅是「流程」,更是腫瘤醫生的「防彈衣」。
一、預處理的核心目標與臨床價值
降低致命風險:
過敏反應防控:紫杉醇類藥物(如多西他賽)的聚氧乙烯蓖麻油溶劑、單抗類藥物的外源蛋白成分,均可引發IgE介導的速發型過敏反應。
毒性損傷規避:蒽環類藥物的心臟毒性、環磷酰胺的出血性膀胱炎,均需通過預處理降低器官損傷風險。
提升治療依從性:
預處理可減少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CINV)、腹瀉等2-3級不良反應,避免患者因無法耐受而放棄治療。
二、預處理的核心要義:從 “可選項” 轉變為 “必選項”
化療藥物在殲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卻可能借由超敏反應、器官毒性等途徑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規范落實預處理方案,乃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確保化療安全的關鍵所在。
1. 紫杉醇:5 分鐘內可能驟起的過敏風暴
風險數據:整體過敏發生率達 39%,嚴重過敏反應率為 2%,其中 90% 的嚴重過敏情況出現在首次用藥的前 5 分鐘。
標準預處理方案:
地塞米松:在化療前 12 小時及 6 小時分別口服 10 mg(或靜脈注射 10 mg)。
苯海拉明:肌肉注射 50 mg(或使用異丙嗪 25 - 50 mg)。
H2 受體拮抗劑:靜脈注射西咪替丁 300 mg 或雷尼替丁 50 mg。
簡化方案適用情形:
方案一(減量):從第 3 周期起,地塞米松劑量減半,并逐次遞減,直至減至 2 mg。
方案二(停藥):第 3 周期停用地塞米松,僅保留抗組胺藥物。
特殊劑型注意要點:
紫杉醇脂質體:依舊需要執行標準預處理流程。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通常無需預處理,但有既往過敏史的患者需密切觀察監測。
2. 多西他賽:體液潴留與過敏的雙重隱患
病理機制:聚山梨酯溶劑可誘發過敏反應,同時會致使毛細血管滲漏,進而引發全身水腫。
預處理核心舉措:
地塞米松 8 mg 口服,從化療前 1 天開始,每 12 小時服用一次,至少持續 3 天。
3. 蒽環類藥物:劑量累積性心臟毒性的防控要點
心臟毒性數據:當阿霉素累積劑量達到 550 mg/m2 時,心力衰竭的發生風險高達 26%。
預處理金標準方案:
右丙亞胺(DZE)靜脈給藥,其劑量與蒽環類藥物的比例為 10 - 20 倍(即 10:1 至 20:1)。
4. 異環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的預防策略
關鍵干預手段:
美司鈉:劑量為異環磷酰胺的 60%,分 3 次給藥,分別在化療同時、4 小時后、8 小時后靜脈注射。
水化方案:每日靜脈補液量應不少于 2000 ml,保持尿量大于 100 ml/h。
5. 培美曲塞:葉酸代謝通路的雙重保障
預處理時間節點:
葉酸:從化療前 7 天開始口服(400 μg / 日),持續至末次化療后 21 天。
維生素 B12:化療前 7 天肌肉注射 1000 μg,此后每 3 個月重復注射一次。
6. 伊立替康:膽堿能危象與遲發性腹瀉的管理策略
分級防控方案:
膽堿能綜合征:化療前預防性皮下注射阿托品 0.5 mg。
遲發性腹瀉:洛哌丁胺首劑口服 4 mg,之后每 2 小時口服 2 mg,直至末次稀便后 12 小時。
7. 順鉑:腎毒性的水化與利尿準則
水化方案嚴格要求:
化療前 6 小時開始輸注生理鹽水(1000 ml / 小時)。
順鉑給藥后持續輸注,24 小時內不少于 2000 ml。
甘露醇 125 ml 靜脈注射,化療前及化療后各進行一次。
呋塞米 20 - 40 mg 靜脈注射,當尿量小于 100 ml/h 時啟用。
8. 博來霉素:肺纖維化的預警與干預措施
肺功能監測要求:
在基線以及每周期化療前,檢測 DLCO(一氧化碳彌散量)。
預處理方案:
化療前 1 小時口服吲哚美辛 25 mg。
9. 利妥昔單抗:乙肝病毒再激活的致命風險防范
強制篩查與預防措施: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需檢測 HBsAg、抗 - HBc、HBV DNA。
對于 HBsAg 陽性的患者,恩替卡韋等抗病毒治療需在利妥昔單抗治療前 1 - 2 周啟動。
輸注前預處理操作:
口服對乙酰氨基酚 500 mg。
肌肉注射苯海拉明 50 mg。
靜脈注射地塞米松 5 - 10 mg(若為非激素化療方案則加用)。
10. 卡鉑:不可輕視的骨髓抑制預防
風險分層管理要點:
計算 AUC 劑量時,需依據 Calvert 公式進行調整(肌酐清除率為核心參數)。
當血小板低于 50×10?/L 時,考慮使用 IL - 11 或 TPO 進行支持治療。
結語
從即時防控過敏反應,到長期管理器官毒性,預處理方案需貫穿化療的整個過程。臨床醫師應依據藥物特性、患者基礎疾病以及既往治療反應,靈活動態地調整預處理策略。建議醫療機構構建標準化的預處理流程,并借助信息化系統實現智能提醒與質量控制,最大程度降低治療相關風險。
參考文獻:
NCCN指南(2025)
ASCO化療安全共識(2024)
中國抗癌協會化療預處理專家共識(2024)
來源:梅斯腫瘤新前沿
聲明:本公眾號旨在幫助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更好地了解相關疾病領域最新進展,傳遞的醫藥信息之僅供參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若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同時,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系出于且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可文末留言聯系,我們將盡快進行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