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段氏家族紅色血脈傳承,一門英烈兩代傳奇
段金發,1926年(月日不詳)生于如今的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北社村。他的爺爺叫段成林,何時從何地遷來北社村的情況不詳。爺爺共有五個兒子,一個送人改姓,一個夭折未婚,長子段庭籣住濟源,次子段庭福和五子段小全住山西省絳縣。段庭福夫婦在絳縣生育了段廣祥。段小全,1921年生,1942年參加革命,1946年在解放臨汾的戰役中犧牲。我們一行從清徐縣烈士陵園出來當天傍晚,到絳縣烈士陵園拜謁了段小全烈士紀念碑。
段庭籣夫婦,在濟源生育了段金發和段廣福,所以段廣福之子雙虎、三虎、禮虎稱段金發烈士為大伯。
段金發,1943年3月參加革命前,村里已經有9人為革命壯烈犧牲,其中8名是濟源縣抗日義勇軍戰士,同時于1937年12月30日被國民黨偽政府集體殺害,內有一名是中共濟源縣委書記薛子中。這一年,段金發11歲,不清楚他知不知道這一慘案,但他的父親肯定是知道的。父親為了拴住他的心,給他說了個童養媳,但是他還是離家參加革命去了。他先后被編入濟北游擊隊、濟源獨立營、太岳軍區獨立二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八縱二十四旅七十二團,從一位17歲的農村青年,成長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排長;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豫北戰役和解放濟源縣城的戰斗,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運城戰役、臨汾戰役和晉中戰役,1948年5月某日行進至介休縣與平遙縣交界的大甫,與敵軍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2歲。當時與另外六位烈士一起埋在平遙老鐵路邊,1958年被政府將遺骨移至新建的清徐縣烈士陵園安葬。他是在清徐縣烈士陵園安葬的485名烈士之一、177名排長以上干部之一、二十四旅145名烈士之一、七十二團55名烈士之一。犧牲至今已經77個年頭,直到2025年2月24日,家人才知道他在清徐縣烈士陵園安葬,3月18日才來祭祀英靈。
雙虎給我說:“大伯違背我爺意愿參加革命后,我爺曾一路打聽到山西省某地部隊野戰醫院,找到正在養傷的他。當天晚上,大伯陪我爺去駐地看戲,我爺讓他趁機逃離部隊回家。大伯說,馬上就要打大仗了,我是黨員干部,怎么能當逃兵?父子二人一夜沒有再說一句話。第二天早上,我爺在大伯送他回家的路上又說,那你就繼續住在醫院養傷,等打完仗再出院。大伯說,受傷的軍人很多,如果都住在醫院,誰去打仗?我爺更加生氣地說,從今以后,我再也不來看你,你死了,我也不來!”
雙虎還給我說:“爺爺在世的時候,政府每年春節前都要往家里送紅對聯和點心,爺爺說,人都沒有了,還貼啥紅對,隨手就把紅對聯放進蒸饃的火里燒了?!?/p>
雙虎說,爺爺去世后,他在老房的木梁上發現一個鐵盒子,打開一看,內有大伯穿軍裝的照片和犧牲證明書以及家屬紀念證。后來蓋新房時,將這些珍貴資料交二弟三虎保存至今。沒有想到,這些資料成了清徐縣烈士陵園和志愿者為大伯尋親的證據。
三虎說:“大伯,您是鐵骨錚錚的革命軍人、視死如歸的共產黨員、祖國解放的一名功臣,您雖死猶榮,永遠活在人民的心里。政府把您安葬在這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我們今天在這里與您相見,以后每年都會來看您的。”
聽張局長說,他們局里在每年的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里,都要組織人員為陵園里的所有烈士進行祭掃,我們深為感動、感激。與段金發烈士同姓、在其犧牲后三個月才出生的我,謹以這篇記敘文表達對他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作者簡介
段允生,河南省濟源市姓氏文化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市段姓委員會第一屆副會長兼秘書長、第二屆顧問,《濟源段氏通譜》主編。
?來源:段氏統譜
投稿·合作:微信66350359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