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哪吒汽車在泰國曼谷的經銷商大會上宣布,拿到了泰國金融機構NLTH的100億泰銖(約21.5億元)貸款支持,同時與當地代工廠BGAC簽下五年生產協議,計劃7月啟動哪吒X的本地化生產,目標2025年在泰國賣出1萬臺車,并沖刺當地新能源銷量榜前兩名。這一消息看似光鮮,背后卻是這家車企“冰火兩重天”的真實寫照。
哪吒的泰國布局始于2021年,2024年以7969輛銷量拿下當地新能源品牌第三名,新勢力中排名第一。這次100億泰銖授信將用于擴建銷售網絡和本地化生產,未來泰國工廠生產的哪吒X還會出口到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與比亞迪、長城等中國車企直接競爭。
不過,現實挑戰也不小。2024年哪吒海外銷量僅完成原定目標的30%,東南亞市場已有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加速布局,而哪吒主推的低價車型利潤空間有限,長期“以價換量”可能難以為繼。
與海外的高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哪吒在國內市場的崩盤。2024年其國內銷量暴跌58.77%至4.35萬輛,2025年前兩個月銷量僅487輛,主力車型哪吒X和哪吒L月銷僅200臺左右,幾乎退出主流競爭。
更棘手的是債務危機。截至2024年底,哪吒總負債近百億,其中拖欠供應商款項占比超60%,母公司合眾新能源股權被凍結41.54億元,創始人方運舟多次被限制高消費。
近期上海總部頻繁出現供應商上門討債,甚至有物流公司堵門催款,部分員工自曝已降薪至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2690元)。
為緩解壓力,哪吒在3月19日召開供應商大會,提出將70%的欠款轉為公司股權,剩余30%分期償還,目前已說服部分供應商接受15億元債轉股。同時,公司釋放出轉型信號,稱未來可能轉向“汽車界IBM”模式,側重技術服務而非整車制造。
但轉型的代價顯而易見。國內三大工廠已停擺,北京門店從8家砍到2家,部分門店僅銷售庫存車,車主反映維修配件等待時間長達數月。研發團隊解散的傳聞雖被官方否認,但內部員工透露已有近200人正在辦理離職。
哪吒將翻盤希望押注在兩點:一是海外市場的持續輸血,二是E輪融資能否到位。目前其正推進約40億元的新融資,但投資方要求必須先解決債務問題。即便泰國授信到賬,這筆錢也主要用于當地業務,對國內困局幫助有限。
業內人士分析,哪吒的根本問題在于長期依賴低端市場導致毛利率為負(2023年為-14.9%),研發投入不足(僅占營收8.9%),智能化技術落后,疊加品控和售后問題,最終引發用戶信任崩塌。
結語:100億能買多少時間?
拿到100億泰銖授信,對哪吒而言更像是拿到一張“續命符”,而非“復活甲”。海外擴張或許能短暫提振信心,但若國內債務、供應鏈、用戶信任三大雷區不解決,這筆錢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
就像網友說的:“車賣不動可以轉型,但車主修車難、供應商拿不到錢、員工領不到工資,這些坑填不平,再多的‘100億’也救不活口碑。”說到底,車企終究要靠產品說話,光會畫餅可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