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8字5圖,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感謝點贊,在看,轉發!
過去,美國經常性地說,中國抄襲美國的科技,就連美國缺乏的5G通訊科技,美國也說中國華為公司抄襲美國。
2月26日,《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研制全球首臺斜爆震發動機成功點火,實際測試的飛行速度最高達到16馬赫。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普惠公司于3月18日宣布,其旋轉爆震發動機測試成功,即將邁入“工程化”應用階段。
巧了,真的是巧了,在中國發布爆震發動機成功測試后20天,美國方面也跟進發布其爆震發動機測試獲得成功。
這是心有靈犀般的巧合,還是說,某一個抄襲了另一方的技術?
有關抄襲與否的判定,其判定原則是看“誰先發表”,后發表者就有抄襲的嫌疑。
1 西方開始抄襲中國?
至于如何抄襲?在科技產業方面最常見的就是盜取機密。既然有人盜取機密,就“可能”有人泄密。
我們說的是“可能”,如果美方真的有像電視劇《不可能的任務》,其中的間諜身手,那還真有可能完全透過機密“盜取”的方式。
中國情報機構國安部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一名前中國工程師因向外國勢力泄露國家機密而被判處死刑。中國官媒新華網以“‘高智’間諜?死刑!”為題轉發了該文。
3月18日,美國普惠發表旋轉爆震發動機測試成功,第二天,也就是3月19日,中國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中國國家安全機關近期破獲一起某科研單位工作人員,私自拷貝、復制、并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出賣大量國家秘密的間諜案。此人“因犯間諜罪、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判處死刑”。
巧了,這是連續的巧合,其中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再看看國安部更詳細的說法。“劉某”原是涉密單位某科研院所助理工程師,“自認為遭受不公平待遇沒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對單位懷恨在心,因而選擇離職。”
然而,他在離職前,”私自拷貝、留存其經手的大量涉密資料。 離職后,劉某進入某投資機構工作,瘋狂炒股,“投資高風險金融產品”,終至投資失敗、債臺高筑。
“之后,主動投靠某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對方以極低的費用騙取其手中的涉密資料后,就中斷了聯系。劉某“不久又再度攜帶涉密資料出境兜售”“半年時間里,他秘密輾轉多個國家,嚴重泄露了國家秘密”。
其中描述的內容是不是跟電影、電視劇中的情節很相像?
為什么說這一段呢?因為多年來,美國與西方大量炒作中國間諜盜取西方軍事機密,與商用科技機密。其實,西方情報機構,包括日本間諜,在中國極力滲透,或是撒下輿論、言論的樁腳。
尤其是現今中國科技,包括軍事科技一日千里,更需要保護自己的科技機密,包括民間開發的科技。
1月下旬,DeepSeek公司發布震驚世界的AI開源大模型,公司聲名大噪后沒多久,出現內部技術人員的離職潮,一些人被挖角,另謀高就。
這時候要當心了,因為中國科技起來了,不論是商用還是軍用科技,都要小心被外界竊取。
中國科技界需要謹防機密外泄,是時候加強各級機密的保護,謹防”資安“問題。
總之,美國今后再說中國抄襲,這個說法可以休矣。都已經領先了還抄襲什么?
2 中國科技開始領先
至于美方惠普公司研制的爆震發動機有沒有竊密的嫌疑,是不是竊密,我們不繼續討論,因為這只是根據巧合的推論,沒有確切的證據。
但是有兩個方面是確定的:
第一,中國軍事科技領先美國。
不用懷疑,從遠程火箭炮、東風-21D與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多種型號的高超音速導彈,到福建艦上的電磁彈射技術,到第六代戰機,中國都是領先。
就連美國先發展出來的F-22與F-35隱身戰機,中國也是后來居上,發展出性能更強大的殲-20與殲-35。
其實,不只是軍事科技方面,在太空科技領域,中國非但趕上美國,甚至出現超越美國的態勢。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體來說,是不是比美國和俄羅斯的衛星導航系統更精確,性能更好?重要的是,成本更低。也就是說,性價比遠超過美俄。
中國天宮空間站不已如此嗎?
在太空科技方面重要的是,中國不僅僅是開發成本、研究成本比美俄低,而且發展速度快,也就是進度快。
更有甚者,20年來,中國太空科技是”按部就班“的成功。
什么是“按部就班”呢?這跟民間一般的說法不一樣,不是慢慢來,不急躁的意思,而是中國擬定的太空科技,幾乎都是“按照計劃進度”,每一步成功了。這才是令人吃驚的地方。
總結一下,這是“按部就班”的成功,而且每一步相隔的時間并不是很久。
不像美國,美國“說”:1969年7月美國航天員登月成功。
然后,美國又“說”:一些登月技術的相關檔丟失了,找不到了。
然后再說,美國要再次登陸月球,“重返月球”。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從小布什時代起,美國說要重新登陸月球,但是過了幾屆的總統,美國仍然只是在“說”。美國到現在還沒有重新登陸月球,就連滯留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也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返回地球。
第二,中國商用技術也開始領先了。
十年來,中國產業科技努力往中高端技術走,在電動汽車與電池、太陽能技術、造船工業方面開始領先了。
傳統汽車產業大國的美國與歐洲國家,緊張了,于一年多前開始限制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
前陣子,特朗普又出臺新政策,要對中國籍與中國制造的貨輪,增收百萬美元或更高的港口費用。為什么?不就是怕了中國工業的競爭嗎?
中國工業強大,商用科技先進,美國不敵,歐洲也不敵,日本、韓國更是不敵。
這些都是明擺著的事實。
3 EUV光刻機出來了?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芯片制造技術不是還落后嗎?
不會太遠了,中國除了成熟芯片制程領域技術趕上來,以及7nm芯片也做出來之外,最近有消息,中國將使用激光誘導放電等離子體(LDP)技術,而非ASML公司采用的激光等離子體(LPP)技術。
中國EUV光刻機問世不遠了。 到時候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一個具備全芯片產業鏈技術的國家。
4 要重視信息安全與泄密問題
既然中國慢慢擺脫科技追趕者的角色,走向科技先進國,走向世界領先,那就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科技,與工業、商業機密。
這不是開玩笑的。美歐日韓現在羨慕,甚至覬覦中國的科技是事實,至于美國惠公司是否竊取中國爆震發動機的技術,今天的評論暫且不去追究,討論。
但從今而后,中國任何科技單位,不分民間企業或國防、軍用機構,都要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包括軟件、硬件與系統,更包括人員的機密與安全上的保護。
這筆錢一定要花,不能省。
我們把重點再轉個方向。什么是爆震發動機(Detonation Engine),它有什么好處?
一般的內燃機,燃料與空氣在氣缸內混合后點燃,產生燃燒波,然后“推動”活塞工作。相較于爆震發動機,其燃燒過程通常是均勻的。
爆震發動機是運用一種比常規燃燒更加劇烈的過程,也就是爆震。其氣體的燃燒以“爆轟”的形式在氣缸內“瞬間”擴散,產生非常高的壓力和溫度。
“爆轟”燃燒比常規燃燒更具爆炸性,產生的推力也更大。爆轟波的傳播速度超過音速,從而產生更強大的推進力量。
它的好處是什么呢?
這么強大的推力,這么快速的爆轟波,如果能夠達到16馬赫的速度,這意味了什么呢?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40,075公里,當速度達到33馬赫(每秒11.1公里)的時候,可以繞行地球一周。
也就是說,33馬赫的速度可以在一小時內到達地球任何地方。
再進一步說,從某個定點向外飛行,只要飛行一半的距離,就可以到達地球任何地方,只要飛行地球半徑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因此,當中國的斜爆震發動機最高速度達到16馬赫,這就表示,只要約一個小時,中國戰機就可以飛到世界任何角落。
這是什么?這是一小時打遍全球。
這是戰機、無人機一小時打遍全球。
或是導彈(飛行器)一小時打遍全球。
5 中國再度“家天下”
到了這時候,“中國”就回到了古代“中國”(兩字)的說法。
以中國為核心,往左右前后(東西南北)的方向飛行(發射),一個小時到達全球任何地方,一個小時的行程打擊全球任何地方。
中國有所謂的“天下”,家天下的說法。
參考下面的圖表。這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導彈覆蓋范圍圖。中國各種型號的導彈,從中程彈道導彈到遠程或洲際導彈,再到裝備爆震發動機的飛行器等。
當然,美國也發展出爆震發動機,歡迎有本事的國家一起競爭,公平競爭。
其實,裝備有爆震發動機飛行器,任何國家都可以實現一小時打遍全球的可能,美國與中國都可以辦得到,也可以互相威懾。
然而相比美國,中國多了一些東西,多出了軍事以外的東西。
借用前面的圖,未來,以中國為核心的“一帶一路”運輸,包括物資與人員的運輸,將從中國輻射出去,成為全球經濟的動脈。
又,以中國為核心的高壓電網,再生能源,從中國輻射出去。
甚至物流,也可以以中國為核心,攜帶大量的商品、物資,從中國輻射出去。
只要中國保持全球最為龐大的工業體系,保持全球的供應鏈中心,這種情形就會持續下去。
當然,這也包括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將隨著這些往外擴散。
從而銜接了古時候的天下,家天下的說法。
只是這個“家”,不是家庭或家族的家,而是更為廣義的物流、商品、運輸、人員、文化、經濟與金融。
當然也包括了軍事與安全。
而且,這是一個相互合作的大家庭,國際社會。
這是一個有別于美國之前“兩小時”打遍全球的說法。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說到這里。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