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這回翻車了。
前天的華為發布會,余承東照例帶著一系列華為新品來到現場。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一部讓人“想不到的產品”:華為Pura X。
作為第一款搭載“原生鴻蒙”HarmonyOS 5系統手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這款手機,華為可沒少花功夫預熱。
先是余承東發視頻造勢,說這是一款“所有人都買得起”的手機,又是特地請來了自家的“小公主”姚安娜出鏡吆喝。
在發布會上,Pura X亮相之初,還因為獨特的設計和折疊方式引起不少人的興趣。
直到余承東報出了手機的價格:7499元起售。全場陷入了沉默。
發布會后,華為微博被吐槽聲覆蓋,甚至逼得華為關閉了微博評論。
大家吐槽的點也很直白:7499元,明顯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
昨天,余承東也回復了關于Pura X的爭議:“折疊屏產品因為品類特性和剛性成本,創新研發投入很大...我也都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及時改進。一定把最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
顯然,一向“大嘴”的余承東,也不得不承認這款手機著實不太討喜。
只不過,Pura X的翻車,也不單是因為它“貴”。
“青春版”三折疊,年輕人不買賬
上一部能引發如此大討論的華為手機,還是去年的頂流“三折疊”Mate XT。
只不過,三折疊出現時,人們都在說“華為的高端,成了!”
而Pura X亮相后,人們對其的評價卻變成了“啊?就這?”
其實,這部Pura X的誕生目的,是一部面向年輕市場的“青春版三折疊”,他們的目的也十分統一,就是“炫技”。
既然都是炫技,那三折疊使用的“內鉸”和“外鉸”兩種模式,硬是把看手機變成了翻閱奏折,再加上雍容華貴的外觀設計和超高定價,想不高端都難。
而面對年輕人的Pura X,如果使用三折疊同款的“尊貴”手段打造,似乎就有點太不接地氣了。
其實在發布會前,不少華為粉絲也紛紛猜測,Pura X會在形態上整出什么新活兒。
就算不整3折疊4折疊,華為要不高低也搞出個卷軸屏、柔性屏啥的讓大伙開開眼。
結果Pura X一亮相,就讓華粉們集體失望。
Pura X采用的不是什么新的折疊技術,而是自創的“闊折疊”。
折起來的時候,它的外表有一個1:1的方形屏幕,和三星的nova Flip類似,只不過要大上一圈。
而展開后,用戶將會得到一臺擁有16:10的6.3英寸大屏手機,都快趕上iPad Mini了。
Pura X似乎不屬于華為過去的任何一個“體系”:它比Pocket系列要寬,但比Mate X6要小巧,類比同樣的Pura系列,似乎也沒有足夠強悍的影像系統支撐。
華為的本意,可能是想讓這臺手機看起來更接近電子書,16:10的屏幕看文字、視頻都很不錯,外置的小屏也十分方便,偶爾回個信息很方便。
不過,就因為它外形太非主流又不夠黑科技,這臺手機獲得了很兩極分化的評價。
喜歡的人覺得這設計很新鮮有趣,而不喜歡的人則覺得它“又矮又胖”。
但其實除了外觀的前菜外,Pura X隱藏的硬菜其實是:向市場介紹“純血鴻蒙”HarmonyOS 5。
為了這個系統,華為特地在發布會上請來了B站、小紅書、WPS等軟件開發商展示了一波針對鴻蒙5和Pura X做出的適配工作。
但“純血鴻蒙”的重頭戲,還得是AI。
上個月初,鴻蒙系統就融合了盤古大模型和DeepSeek,只不過體現出的功能,似乎還都是嘮嗑、下達指令等基礎玩法。
雖然回應騷擾電話、眼神翻頁等功能很有趣,但還是支撐不起華粉的期待。
平心而論,Pura X是一臺好玩的手機。
而且橫向對比其余的折疊屏手機,Pura X 7499元的價格也不算貴到離譜。
但作為一臺預熱的時候調子起得足夠高的手機,它確實不夠顛覆,也不夠親民。
況且,前期宣傳時的“全國人民都買得起”,讓不少粉絲都對它產生了能再次“科技下放”的期待。
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這手機要是便宜2000塊,就沒這么多人噴了。
說白了,產品的強大,還得建立在合適的定位上。
華為,掉進了蘋果旋渦
2023年9月,華為發布的Mate 60讓市場“燃”了一把。
Mate 60雖然并不完美,但是它卻因為自研的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成為華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后的首款作品,終究成為一代神機。
迄今為止,Mate 60出貨累計高達1400萬臺,帶著華為直接闖入了世界高端手機品牌前五名。
只不過,Mate 60似乎已經成為華為近期的“巔峰”。
不管是去年發布的Mate 70還是Pura 70等手機,都在熱度以及銷量方面難以復刻Mate 60的神話。
就算是話題度拉滿的Mate XT三折疊也是爭議滿滿,認為它“空有噱頭”的討論也大有人在。
直到這款Pura X發布,華為的口碑徹底反轉,從當年的“屠龍少年”,變成了如今的“重新定義全國人民都買得起”。
從營銷角度來說,華為在Pura X上的翻車,無非就是發布手機前的“親民”宣傳打錯了牌。
但從產品角度來看,華為Pura X面對的困境,其實像極了他的老對手:蘋果。
蘋果,曾經的手機行業領軍者,如今的擠牙膏韭菜機。
上個月剛推出的iPhone16e,就因為過度閹割的性能,以及并不匹配的價格,被網友噴成了篩子。
如果橫向對比一下,Pura X和iPhone16e的口碑現狀,不能說是臥龍鳳雛,也得是同病相憐。
同樣是消費者對功能不買賬,對價格不感冒,這兩款定位和造型不太相同的手機,就這樣奇妙地成了2025開年最富爭議的兩臺新機。
說白了,蘋果和華為陷入了一個共同的怪圈:品牌溢價>科技平權。
而他們正在面臨的難題,其實正是全球手機廠商共同面對的行業困境。
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似乎已經在形態、功能上陷入了瓶頸期。
從形態上來說,所有的手機幾乎都長得八九不離十,無非就是如何在屏幕比例、攝像頭品質、實體按鍵等細節方面做出差異化。
而從軟件上來說,如今被炒得最熱的AI概念,似乎還是一個“語音交流增強器”,除了更方便語音控制外,似乎很難有什么決定性的使用場景。
不少人認為,如今的手機市場,比15年前百花齊放、各種奇葩手機輩出的年代要沉悶不少。
而面對統一的困境,各大手機廠商是怎么做的呢?
強如蘋果,只能在最近數代的手機上面不斷“擠牙膏”,一點點榨干果粉的期待。
小米選擇“劍走偏鋒”,在影像方面下大功夫,把手機繼續朝著“能通話的相機”方面狂卷。
作為定位要比肩蘋果,肩負鴻蒙系統的華為,則選擇通過死磕折疊屏等改變“手機形態”的方式來尋求突圍。
折疊屏雖然足夠炫酷,但無論是成本還是使用體驗上,都不足以說服消費者買賬。
余承東也在第二天的回應中承認,折疊屏本身的成本太高,導致Pura X的價格居高不下。
正是因為科技創新無法滿足品牌調性,Pura X才成為一臺略顯“尷尬”的產品。
在真正的“破局者”出現之前,手機行業只能繼續在漩渦中無盡內卷。
失去“那四個字”的華為,
要耐得住寂寞
過去的華為發布會,主打的就是一個“爽”字。
伴隨各種黑科技發布,余承東嘴里的“遙遙領先”,就是華為驕傲的象征。
支撐“遙遙領先”四個字的自然就是爆款的銷量,在手機領域,遠有Mate 30/40的成功,近有Pure 70和Mate 60的爆賣。
而在汽車領域,問界M9、問界M7的銷量神話,也打的諸多同行一頭霧水。
不過,華為近期在造車和手機方面頻繁出岔子,“遙遙領先”也成了網梗。
不管是尊界S800的口碑翻車,還是Pura X的全網爭議,都讓“那四個字”顯得異常燙嘴。
其實,華為翻車的并不是一次兩次了。
早在2019年,華為發布了當時還很新鮮的折疊屏手機Mate X。
只不過,Mate X的發布現場,卻成了一場徹底的“黑歷史”,不管是操作卡頓,還是后來普遍的屏幕硬傷,都成了翻車實錘。
再加上Mate X 16999元的“天價”,一經發布就引來了全網群嘲,力度不亞于如今的Pura X。
站在當時吃瓜群眾的視角,肯定會想當然地認為,華為在折疊屏上吃了大虧,今后肯定會淡出這一領域。
但華為卻并沒有因為一臺手機的翻車,就徹底放棄折疊屏,反而在此后數年內死磕折疊屏,研發出諸如玄武鉸鏈等等黑科技,讓折疊屏成為華為招牌科技。
如今,華為的折疊屏手機已經以51.29%的占有率牢牢占據“中國折疊屏老大”的地位。
盡管折疊屏仍然備受爭議,但華為“頭鐵”的死磕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造車領域,華為的“邊挨罵邊逆襲”也在時刻上演。
去年年底推出的尊界S800,因為發布會上的各種花活,已經淪為了新能源圈子里的“2025開年第一梗”。
但鴻蒙智行旗下,一邊有尊界S800挨著調侃,一邊也有新問界M9和M8的持續爆單。
就在Pura X發布會的下半場,問界M9悄咪咪地上新了2025年的新改版,上線一小時訂單突破3800臺,一周訂單突破3萬臺。
而在不久前上線的問界M8,也在兩周內訂單突破7萬臺,創下國內品牌新能源SUV的預定記錄。
也許就像余承東在自己拍的短視頻里展示的那樣,華為手里,還捏著一大把牌。
正因如此,在華為的黑粉群體中,也流傳著一句話:你可以笑華為狂,但絕對不能認為華為菜。
在Pura X的發布會末尾,余承東也給圈子留下一個無限遐想的“One more thing”:搭載原生鴻蒙系統的PC。
也正是這個“One more thing”,讓本來陷入口碑危機的華為,給自己留出不少希望。
可以預見的是,華為正在等待下一階段科技的大爆發,不管是鴻蒙智行等待的L3開放,還是終端系統預告的“原生鴻蒙”,都是華為的“一盤大棋”。
只不過,在華為“預言”成真之前,必須忍受這種頻繁口碑翻車帶來的谷底時刻。
就算余承東深諳“罵聲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但對市場來說,這種“刀尖跳舞”的做法,確實讓華為承受了太多風險。
畢竟,不管是車還是手機,讓普通人用得起的科技,才能是“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