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問題,我們能一語道破天機,
但道破之后發現,所謂天機,
恰恰就是自相矛盾的存在時,
質疑天機的真實性,或許會讓我們走向某種被限定的死胡同,
但誰又能知道,走到盡頭之后,
是否會“絕處逢生”呢?
善意需要被保護,如同正義需要被執行。
如果善意不被保護,那么惡意就會滋生其生長的溫床,
而如果正義遲遲沒有到來,
那么遲來的正義,就會成為一種讓人瞇起眼睛,然后默默接受的存在。
事實上,善意與惡意,正義與非正義行為之間的關系,
并不僅僅存在基于博弈本身之中的說辭,
因為現如今,在很多問題已經逐漸被顛覆,被傾覆的事實面前,
惡意會以“劣幣驅逐良幣”的說辭,給善意扣上一個被驅逐的帽子,
而非正義的存在,也會讓那些“不得不遲到的正義”,
顯得有心無力,或者說,
可以有心,但最好別勉強“有力”。
我之前看過一部關于社會風氣的短視頻,
人們對于在路邊幫助行人的態度,在那些受訪者的表述上,
總會若有似無的表現出一種“我可以,但是我不想”的態度,
有些受訪者則強調,自己想要幫助別人,
但自己并不清楚這種幫助能帶來什么,
比如,好心好意幫助別人,結果被一系列不懷好意的操作之后,
自己成了“害人者”,而那些“被害人”則一邊哀怨,
一邊開心的看待自己即將支付的“善意酬勞”。
這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個視頻帶來的思考,并非是什么正在驅逐什么,
而是為什么被驅逐的,是應該被保護的,
我看了一些網友的留言,其中比較理性的,被廣泛認同的一個說法就是,
我們需要一個可以釋放善意,并且能夠自我保護的環境,
釋放善意,是為了讓這個社會有更多良善之舉,
而自我保護,是因為總有些人在試圖“驅逐良幣”,
如果沒辦法在這個問題上自我保護的話,
好的環境,就成了“偽裝好”的幻境。
有意思的是,對于善意這一行為的保護,
很多人會解讀為一種作秀行為,
作秀行為,就是放大主觀說法,
減弱客觀事實,
這就如同當年那個特別經典的采訪,
記者拿著話筒,在火車廂里問大家,你們都買到票了嗎?
然后大家都開心的說,買到啦,買到啦。
其實我挺希望這種純粹主觀的善意,能夠被人們以純粹的方式所接受,
但這樣的純粹,
真的禁不起半點推敲。
對于惡意的肆無忌憚,保護善意的過程中,
越是計較保護的“成本”,越容易被惡意所帶來的“沖動性代價”顛覆,
尤其是當人們開始意識到,對于保護善意這件事,看不到半點誠意的時候,
那么人們就會對于惡意的攻擊性,持有著愈發認同的可能,
當然,這并不是說惡意是對的,
而是善意很對,但沒人行善,
善意是值得宣揚的,但宣揚過后沒了聲響,
這是為什么呢,或者說,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
這就成了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了:
在這里我必須以善意為出發點,補充一個觀點,
我們共同思考,并不等于有些人可以獨善其身,
畢竟,如果那些關鍵角色們,
在善意問題上擺出一副“獨善其身”的態度,
到最后,我們看不到獨善的善,
那么也許,順著獨這個字往后看下去,
我們就能找到一直尋求的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