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一斤的天價,挖到一條就能抵半個月工資?
最近,廣東一男子在一處泥潭里,意外刨出一條比胳膊還粗的巨物,黑不溜秋的外表讓網友誤以為是一條巨型黃鱔。
結果,識貨的網友直呼:“這是白鱔!600一斤!”這一下讓挖到這條巨物的男子狂喜不已。
2025年3月19日,廣東一男子@綠蘿種植,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泥中挖鱔”的一段視頻,從中可以看到他穿著高筒膠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淤泥里忙活。
突然,男子從泥中弄出了一個滑溜溜的大家伙,渾身裹滿黑泥,乍看像條大蛇。他一把按住頭部,另一手揪住尾巴,連拖帶拽才把這“黑家伙”拉上岸。
從遠處望去,還以為男子搞到了一條大黃鱔。但當男子把這個東西拿在手里比劃的時候,可以看出它竟然比手臂還粗,黃鱔顯然不可能長這么大。
男子把它拿上岸用水一沖,這家伙就露出來自己的真面目,只見它頭部兩側長著兩個小耳朵,看起來和黃鱔明顯不一樣。
眼尖的網友,一眼認出這是一條“白鱔”。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外形和黃鱔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腹部是白色的,故得名“白鱔”。
不過,“白鱔”只是一個俗稱,它們的學名應為“鰻魚”。
看到這條體型巨大的“白鱔”,有位浙江網友直呼:“差不多有十斤吧,要值七八千塊。”
按照這位網友的說法,這東西一斤就能值六七百?
怪不得男子把它刨上來之后,臉上藏不住狂喜之情。
如果真值這么多,這可是小編一個月的工資啊。人家隨隨便便用手一挖,小編就得辛苦碼字一個月。
另一位來自浙江的土豪網友,看后表示:“我收了600一斤,咋樣?”看來,江浙一帶的網友還是懂行,而且還多金,畢竟這玩意可不是誰都吃得起。
眼看自己挖了個寶貝,但這位廣東男子卻表示:“給1萬都不會賣,不差這一點錢。”
小編看了男子的回復,也只能是搖搖頭!看來自己還得辛苦碼字才行。
男子表示,這條“白鱔”重達7斤,如果按600一斤來算,小編我辛苦碼字一個月還掙不到這么多。
“白鱔”為啥這么貴?普通黃鱔幾十元一斤,但野生白鱔一斤能賣到600元,體型越大越少見 。
白鱔生長比較緩慢,長這么大估計要七八年。在三十多年以前,白鱔廣東、江浙一帶很常見,它們是一種洄游性魚類,從海洋中游到淡水河流里面成長,等長大了再回到海里產卵。
在沿海地區,70-80后一代人應該對這種“白鱔”毫不陌生。只不過大多數人見到的白鱔,可能只有火腿腸粗細,這條比手臂還粗的巨物,確實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
白鱔肉嫩無刺,廣東人愛用它煲湯,認為能滋補身體。雖科學并未證實其特殊功效,但物以稀為貴,土豪食客仍愿為嘗一口鮮而豪擲千金。
只不過,這種魚喜食腐肉,甚至能鉆進動物尸體里覓食,民間有人稱其為“食尸鱔”,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食客們心中的地位。
浙江那位網友,肯出“600一斤”,可見這東西確實很受人待見。
挖到這條巨物的廣東男子,也表示給多少錢都不賣,可能就是看中了它的營養價值。
這估計讓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吃那一口,真比真金白銀還重要?不同段位的人,對事物的看法還真是有天壤之別。
這可能就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據一名網友回憶:“以前河道、水庫里白鱔成群,如今電魚、藥魚橫行,再也難見了。”
細想一下,小時候我們在河道里很常見的刀鰍、鳑鲏等小雜魚,確實已經很多年見不到了,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
各位網友,你見過“白鱔”嗎?如果挖到這么大的巨物,你愿意如何處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