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奧匈帝國徹底瓦解,分為奧地利、匈牙利兩個獨立的民族國家。而奧地利與德國都是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國家,一旦合并的話,實力必然大增。因此,《凡爾賽和約》明確禁止德奧合并??墒窍L乩丈吓_后,卻積極推動德奧合并事宜。不過,希特勒的行為卻遭到了墨索里尼的反對,結果被意大利武力“勸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奧地利政變
當時的奧地利國內動蕩不安,當地的法西斯組織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十分猖獗。1934年6月,希特勒在訪問意大利時,向墨索里尼提出了兩項有關奧地利的要求:第一,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必須下臺;第二,奧地利的法西斯組織必須參與政府。結果希特勒的要求被墨索里尼斷然拒絕,兩人之間的第一次會面不歡而散。
同年7月25日,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地利國內的法西斯組織發動政變,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被槍殺。法西斯分子還占領了電臺,宣布林特倫為新的總理。不過政變沒有成功,反對德奧合并的許士尼格成為了新的總理。然而,奧地利的形勢頓時變得緊張起來,面對德國的虎視眈眈,僅憑許士尼格一人,顯然無法抵擋希特勒的攻勢。
二、意大利出兵
墨索里尼得知奧地利政變的消息后非常氣憤,他知道這是希特勒搗的鬼,又想搞德奧合并的把戲。為支持奧地利的許士尼格,并向德國的希特勒示威,墨索里尼當即派四個師(約10萬人)的部隊前往意、奧邊境的勃倫納山口地區。墨索里尼在給奧地利副總理的電報中說,“奧地利的獨立是意大利戰斗的原則問題”。
面對墨索里尼的軍事威脅,羽翼未豐的希特勒只得退卻。為進一步遏制德國,墨索里尼又在1935年1月,與法國外長賴伐爾會面,法國保證一旦奧地利的獨立受到威脅,就同意大利進行磋商。此時的德國已經重整軍備,于是墨索里尼又與英國、法國在斯特雷薩舉行會議,表示對德要執行“共同路線”,組建成了斯特雷薩陣線。
三、德意成盟友
此時的意大利因奧地利問題,幾乎與德國決裂,那么墨索里尼為何要這么做呢?原來一戰結束后,奧地利成為德國、意大利之間的緩沖,而且意大利還占據了南蒂羅爾地區。一旦德國吞并奧地利,就會對意大利構成戰略威脅,因此墨索里尼才執意反對德奧合并。然而,埃塞俄比亞的戰爭改變了歐洲的國家關系。
在這場戰爭中,英法雖然采取綏靖政策,但仍然對意大利采取了一些制裁措施,而德國則支持墨索里尼的行動,并增加了對意大利急需的原料供應。至此,墨索里尼徹底改變了對德國的看法,他認識到 “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同德國結盟”。之后,意大利走上了與德國結盟的道路,也就不再保證奧地利的獨立了。到了1938年3月,奧地利被德國吞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