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402篇文章
現代化創傷中心建設研討會
2025年3月20日,現代化創傷中心建設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衛生應急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上海市同濟醫院急診創傷救治中心承辦,上海市信息學會、上海王正國創傷醫學發展基金會協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新、上海科技大學教授付麗、浙江大學醫藥學部副主任方向明、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李顯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王新、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常務副總編輯李磊等著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蔣建新院士作了題為《國家戰略與創傷醫學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
在本次會議上,“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波克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醫療新質生產力產業促進聯盟等共同發布了首款面向普通公眾的創傷科普咨詢大語言模型——創語智答(Trauma-LLM Answer System, T-LAS),填補了創傷科普教育和主動健康傳播的空白。
社交媒體時代,網絡偽科普現象時有發生,普通公眾難以鑒別。在創傷科普領域,由于創傷的發生往往具備突然性和不確定性,使得這一現象尤為突出。作為45歲以下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創傷性疾病的“急危難困”特征突出,多學科協作特點鮮明,一直是公眾和社會所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做好創傷科普意義重大。新時期,如何讓人工智能賦能創傷醫學科普,做到準確性和可及性兼備,是業界和學界關注的焦點。當前,公眾獲得的創傷醫學科普知識主要來源于網絡,但無論是各種新媒體的推送,還是網絡搜索詞條,都呈現出相對被動的形態。而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可以讓公眾獲取科學知識的主動性更強。
本次發布的“創語智答(T-LAS)”大模型,圍繞“主動健康”目標,構建了專業化和豐富程度俱佳的創傷科普語料庫和知識庫,并獲批了數據知識產權。在此基礎上,將該創傷科普專業語料庫接入自然語言模型,為廣大公眾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創傷相關知識咨詢和應急指導服務。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文字輸入,即可與AI助手“小創”互動,實時獲得關于創傷防治、急救措施、康復指導等多方面的專業建議。據“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負責人王韜介紹,該大語言模型即將在該團隊首創的科普咨詢門診部署,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接入科普服務機器人,實現知識問答語音交互。而高效自然語言驅動中樞、專科適配患者問答、實時更新專科專屬知識架構的完美融合,將是T-LAS不斷完善和迭代的目標。
研討會上,全國名老中醫專家王翹楚傳承工作室的張雯靜教授作了題為《創傷性疾病“中醫芳香病房”建設》的主題報告,提出了芳香療法輔助外科疾病診療的芳香開竅、芳香理脾、芳香辟穢、芳香解郁、芳香愉情等五大創新,在中西醫協同臨床診療方面做出了創新探索。上海市同濟醫院急診創傷救治中心和全國名老中醫專家王翹楚傳承工作室還共同揭牌了首個創傷性疾病“中醫芳香病房”。
與會專家認為,創傷救治成功率的提高離不開關鍵技術的完善與迭代,有必要關注交叉學科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中西醫協同診療的作用,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現代創傷醫學,從而早日建成全生命周期的創傷防治體系。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