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勇士送走安德魯·維金斯,換來吉米·巴特勒,結果自家板凳席上蹲了快四年的摩西·穆迪突然殺瘋了。本賽季他首發出戰時,勇士戰績來到了20勝2負,勝率高達90.9%,三分球命中率悄悄提升到38.4%,徹底兌現了自己3D的天賦,勇士戰績從附加賽邊緣直沖西部第六。
球迷們一邊心疼“嘴哥”的離場,一邊又忍不住拍大腿:“這穆迪,早干嘛去了?”
穆迪這小伙子,過去在勇士的日子堪比“工具人”。科爾嘴上說培養新人,可一到關鍵時刻,總習慣性把他摁回板凳。此前打國王那場,穆迪連中兩記三分眼看要救主,結果科爾大手一揮:“下去歇著,換維金斯防福克斯!”最后勇士被逆轉24分,球迷氣得直罵街:“這哪是換人,這是換命啊!”
可風水輪流轉,維金斯一走,穆迪突然就成了科爾的“香餑餑”。數據不會騙人,維金斯離隊前,穆迪場均8分,三分命中率35%;離隊后,得分增多,命中率蹭蹭上漲。說白了,不是穆迪不行,是勇士的戰術板壓根沒給他留位置。維金斯和穆迪,一個拿高薪的狀元,一個拿底薪的新秀,功能卻像雙胞胎——都愛蹲底角接球投,防守端都靠拼勁兒纏斗。倆人擠一塊兒,可不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巔峰勇士為啥能橫掃聯盟?格林發牌,杜蘭特單打,伊戈達拉偷雞,利文斯頓背身——個個都是傳球高手,球到誰手里都能轉兩圈,對手防得頭暈眼花。可這幾年,勇士的鋒線策應能力斷崖式下滑。維金斯能攻能防,但傳球始終像“快遞丟件”——偶爾能送到,多數時候卡在半路。
反觀穆迪,從小練的就是無球跑動,接球投籃像條件反射。打魔術那場,他空切接庫里傳球上籃,回頭又給庫明加喂了個空接,一副“小伊戈達拉”的架勢。
勇士的體系就像一臺老式蒸汽機,燃料得是“會傳球的人”。巴特勒一來,這臺機器突然加了潤滑油——他既能持球硬解,又能給穆迪、佩頓這些功能型球員做嫁衣。過去維金斯是“終結點”,穆迪是“備胎”;現在備胎轉正,反而讓機器轉得更順溜。有球迷調侃:“維金斯在的時候,穆迪像塊磚,哪兒需要往哪兒搬;現在磚頭自己跑了,墻反而砌得更穩。”
科爾這人,向來是“老將控”。去年寧可讓克萊在場上打鐵,也不肯給穆迪多打兩分鐘。可這回維金斯突然撂挑子,逼得他不得不“賭一把”。結果這一賭,反而把穆迪的潛力全逼出來了。
看看勇士現在的陣容,庫里37了,格林動不動就技犯,魯尼的橫移慢得像老爺爺遛彎。穆迪的防守,尤其是單防小個子的能力,簡直成了救命稻草。打猛龍那場,他鎖死奎克利,搶斷、蓋帽樣樣都有,還能造犯規得分。這種“3D屬性”,正是勇士最缺的拼圖。有球迷毒舌:“早這么用穆迪,勇士至于在附加賽掙扎?”
維金斯加盟熱火之后,這支球隊遭遇了連敗,為何呢?邁阿密的訓練強度堪比“饑餓游戲”,他前腳還在金州沙發上躺平,后腳就被扔進熱火的高壓鍋。讓一個常年“無球摸魚”的人突然當主攻手,相當于逼宅男程序員一夜變身搖滾主唱——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反觀穆迪,訓練館里永遠積極主動。隊友盧尼說:“這小子眼里有火,憋著勁要證明自己。”職業體育就是這么殘酷,你可以同情維金斯的“職場養生”,但球場上只認結果。穆迪的爆發,一半靠實力,一半靠“等來的機會”。
勇士這隊,從來不是靠單打獨斗贏球。當年杜蘭特來了也得乖乖跑戰術,現在穆迪上位,照樣得融入體系。維金斯的離開,表面看是損失,實則逼著勇士重新洗牌。巴特勒的策應能力補上了缺口,穆迪的投射和防守又激活了團隊化學反應。
未來的路怎么走?是要繼續押寶老將情懷,還是徹底扶正年輕人?穆迪的爆發給了個答案——籃球場上,機會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至于維金斯,球迷只能送上一句:“生活大于籃球,但職業球員的飯碗,還得靠自己端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