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李嘉誠把港口賣給美國人的事,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此事,香港《大公報》最先發(fā)出嚴厲批評,隨后港澳辦與中聯(lián)辦轉(zhuǎn)發(fā)《大公報》文章,將輿論風浪推到了頂端。
官方不著一字,而無聲勝有聲。看看《大公報》銳評中的這段文字:
“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jié),有關(guān)企業(yè)應當三思,好好想想有關(guān)問題的性質(zhì)和要害是什么,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邊。”
“大事大義大節(jié)”,從這三個“大”,不難看出官方的意思:李嘉誠把港口賣給美國這事,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商業(yè)行為了,而是關(guān)系到國家與民族之利益的問題。
事實的確如此。
巴拿馬運河的那兩個港口,可謂中國與拉美貿(mào)易的“海上生命線”,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曾說:“這是構(gòu)建對華港口封鎖鏈的關(guān)鍵一步。”而消息傳出后,特朗普異常興奮,宣稱:“我們沒費一顆子彈就收回了巴拿馬。”
何為大義大節(jié)?關(guān)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如何抉擇,就關(guān)乎大義大節(jié)。采取的做法有利于國家與民族的利益,這就是大義大節(jié),反之就是無節(jié)無義。
所以,“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邊”,這可謂誅心之問,而由于交易已經(jīng)完成,事已板上釘釘,所以這也堪稱歷史的審判。
然而,卻有人問:李嘉誠不賣港口給美國,他還能怎么辦呢?
誠然,不難想見,李嘉誠肯定受到了美國的壓力,所以問題具體一點,就是:面對美國的壓力,李嘉誠不賣港口,他還能怎么辦呢?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先以問題回答問題:李嘉誠不賺這個錢會怎樣呢?
“這個錢”,不是普通的錢,是關(guān)系到國家與民族利益的錢。想知道李嘉誠還能怎么做,不妨來看看這些人是怎么做的。
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去成周經(jīng)商,經(jīng)過滑國,巧遇去襲擊鄭國的秦軍。弦高冒稱鄭國使者,以四張皮革與十二頭牛犒勞秦軍,并告訴秦軍,鄭國已經(jīng)知道秦軍前來襲擊,做好了防守準備,秦軍于是“知難”而退。弦高犧牲了自己的皮革和牛,為了自己的國家,他沒掙“這個錢”。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愛國商人劉凱平創(chuàng)造出國產(chǎn)品牌“老火車”牌牙粉(刷牙用),改良配方,以物美價廉受到消費者喜愛,搶占了日本牙粉的全部市場份額。日本要以高價收購“老火車”牌牙粉的配方,遭到劉凱平拒絕。后來,劉凱平被日軍殺害。劉凱平為了民族利益,沒掙“這個錢”。
李嘉誠不是一個缺錢的人,錢多得幾代人花不完,為什么一定要掙“這個錢”呢?
2025年3月8日,有一個商人去世了,他叫徐增平。提起這個名字,有些人可能感到陌生,但提起瓦良格號,相信就都能知道了。為國家買回瓦良格號的,正是徐增平。為了中國能擁有航母,徐增平傾盡家財,偽裝成賭場老板,幾經(jīng)周折,買回銹跡斑斑的瓦良格號,捐給國家。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商人,確實要“好好想想自己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一邊”。當然,不僅是商人,所有中國人都應該如此。只是像李嘉誠這樣的大商人,影響力巨大,需要更加慎重。
《大公報》的標題說得對,“偉大的企業(yè)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歷史記住弦高,就因為他是一個愛國商人。面對美國的壓力,李嘉誠本可以選擇不配合,與之硬剛,走法律途徑,就像TikTok。
商人逐利,固是本分,但傷害國家與民族利益的錢,確實是不能掙的,掙這個錢,是要被唾棄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