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美國一位名叫道格·奧利弗的男子成了醫學界的焦點。他曾因一種罕見眼病被判定為“法定盲人”——雙眼視力僅有正常人的1/20,連過馬路都成問題。然而,一次大膽的嘗試改變了他的命運:醫生從他體內提取干細胞,移植到視網膜受損區域。短短兩個月后,他的視力竟恢復到可以合法開車的水平。這個奇跡般的案例,讓無數人開始關注干細胞——這個藏在人體內的“超級修復師”。
干細胞:人體的“萬能種子”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市,干細胞就是這座城市的“建筑隊”兼“維修工”。它們既能自我復制,維持自身數量;又能根據需要變身成各種功能細胞,比如神經細胞、心臟細胞,甚至是眼睛的視網膜細胞。更神奇的是,當身體某處“損壞”時,它們會主動前往修復,替換掉老化或死亡的細胞。
目前醫學界常用的干細胞主要分為三類:
胚胎干細胞:來自早期胚胎,潛力最大,但涉及倫理爭議;
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用基因技術“逆齡改造”普通細胞,繞開倫理問題;
成體干細胞:藏在人體各個角落,比如脂肪、角膜,以及胎盤和臍帶里。
說到胎盤和臍帶干細胞,許多人可能覺得陌生。其實,它們堪稱“被浪費的寶藏”。過去,分娩后的胎盤和臍帶通常被當作醫療處理。但科學家發現,這些組織中的干細胞不僅容易獲取,還有三大優勢:
垃圾
1.零傷害:采集過程對母嬰完全無創;
2.低排異:免疫原性弱,移植后不易被排斥;
3.超能生:比普通成體干細胞分裂得更快,適合批量培養。
道格的治療正是用了自體干細胞。醫生從他身上提取細胞,在實驗室培養后精準“種”到視網膜上。這種“用自己的細胞修自己”的方法,既安全又高效,成為他重見光明的關鍵。
干細胞如何讓眼睛“重生”?
眼睛堪稱人體最精密的相機,而視網膜黃斑區就是相機的“高清傳感器”。一旦這里的感光細胞退化,就像相機鏡頭蒙上黑布,傳統治療往往只能延緩惡化,無法逆轉損傷。而干細胞療法的邏輯簡單又直接——直接“補零件”。
具體來說,干細胞能通過三種方式修復眼睛:
1.替補隊員:變身成感光細胞或支持細胞,填補視網膜上的“漏洞”;
2.營養快遞:分泌生長因子,改善眼部供血,抑制炎癥;
3.喚醒隊友:激活眼內殘留細胞的修復能力,形成“聯合修復隊”。
道格的案例尤其讓醫生興奮。通常情況下,干細胞修復需要數月甚至數年,但他術后僅8周就能看清妻子的面容。范德比爾特大學的專家推測,這可能與他自身干細胞的活性極高有關。用他的話說:“當醫生讓我看視力表時,我以為他們在開玩笑——直到我真正讀出了那些字母。”
干細胞的“跨界醫療”
除了拯救視力,干細胞還在多個醫學領域大顯身手:
1. 神經系統的“重啟鍵”
帕金森患者大腦里缺乏多巴胺神經元,干細胞可以批量“生產”這種細胞;脊髓損傷患者通過干細胞移植,甚至能重新感知肢體存在。
2. 糖尿病患者的“人工胰島”
科學家正嘗試用干細胞培養胰島β細胞,幫助1型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分泌。目前已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減少了對注射胰島素的依賴。
3. 心臟的“補丁修復術”
心梗后的心臟疤痕組織無法收縮,干細胞能分化成新心肌細胞,或者刺激血管新生,讓“死區”重新跳動。
4. 皮膚燒傷的“活體創可貼”
結合3D打印技術,干細胞能快速生成帶血管的皮膚組織,大幅縮短燒傷患者的恢復時間。
結語:光明的未來
道格的故事最動人的瞬間,不是他通過視力測試的那一刻,而是他第一次看清妻子眼睛里的光芒。“原來她的瞳孔是琥珀色的,真的太美了。”他笑著說。
干細胞技術或許還不能讓所有患者都重見光明,但它正在改寫“不治之癥”的定義。從眼睛到心臟,從糖尿病到帕金森病,這些微小的細胞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為人類醫學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我們不是在創造奇跡,只是學會了聆聽身體自己的修復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