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特朗普為了振興美國造船業,下令對中國船只征收高額“服務費”。然而,這一毒計正可謂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1、美國港口“堵船”,民眾抱怨特朗普
根據消息稱,特朗普下令在港口執行這種高達150萬美元的單次收費想法就像是一記重拳,導致港口貨輪堵塞,整個航運行業痛苦不堪。
它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農業、能源、采礦等諸多行業的出口商和運輸公司,還可能挑起更為廣泛的經濟問題。許多企業直呼,這么搞下去,只會增加運輸成本,并使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優勢。
美國的煤炭巨頭Xcoal公司已經率先敲響了警鐘,他們的首席執行官忍不住寫信給美國商務部,請求三思而后行。
信中明確指出,這種高額的費用如果真的實施,那么煤炭出口將很快中斷,導致價值1300億美元的出口訂單化為泡影。而且,這還不是最糟的——這些費用可能會讓美國煤炭在全球市場上的售價增加35%,從而喪失競爭力,直接和間接失去的工作崗位簡直不可想象。
美國農民也在抱怨,不僅要承受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報復性關稅壓力,如今又不得不面臨這項針對中國船舶費用的爭端。他們大喊:“我們本來已經夠慘了!”三家主要的谷物出口商更是吐槽,由于不知道5月份及以后海運運輸的價格如何,他們根本不敢貿然行動去銷售玉米、大豆和小麥等大宗商品。
2、美國妄圖撼動中國市場地位
事實上,面對中國在全球造船產業中逐漸崛起的優勢,美國的這項舉措并不能動搖中國穩固的市場地位。若說日本和韓國是曾經的造船大國,那么中國現在絕對是這個市場的領軍人物。根據數據顯示,韓國和日本兩國在全球造船市場的份額已經從十年前的65%下降到目前的45%,而這一切,正是因為中國的迅速壯大。
專家們一致認為,美國在這個時候選擇征收“服務費”,很可能只是自傷其身。專家分析到,這一政策看起來有些脫離現實,因為它并不能真正撼動中國的市場地位。
哪怕美國進口商努力吸收這些成本,龐大的額外開支也可能會被轉嫁給終端消費者。這不僅對美國經濟增長構成威脅,也會損害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降低市場需求。這種連鎖效應可能讓美國的經濟發展再度放緩。
3、外交部:損人不利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這種以關稅、服務費為手段的經濟施壓,實則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她指出,這類措施只會擾亂穩定的全球貿易秩序,加劇物流成本的攀升,給已經十分脆弱的全球供應鏈造成更多的變數。
這樣的舉動,只會導致更多的貿易伙伴采取報復性措施,反過來損害美國的出口競爭力。歷史經驗證明,一旦國際貿易關系遭遇破裂,不僅僅是產品價格會上漲,整個市場格局都會受到影響。
全球海運費用的增加必然會傳導至終端商品價格,這對于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尤其在全球通脹壓力沉重的背景下,額外的運輸成本將很可能成為壓垮經濟增長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外,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其航運和貿易聯系的穩定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專家們普遍認為,加強雙邊合作與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無論是從經濟利益還是國際聲譽看,美國都應該三思而后行,切勿讓短視的政策干擾長期的全球經濟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