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長期以“批判美國”為核心標簽,卻在早年購置美國加州房產,這一事實被曝光后引發輿論嘩然。這種“嘴上反美,身體誠實”的行為,印證了塞繆爾·約翰遜的名言“愛G主義是流氓最后的避難所”——當私人利益與公共立場沖突時,前者往往占據上風。
別讓司馬南跑了!
今天最大的新聞,當屬司馬南偷稅被查。真是大快人心。
他通過抨擊資本壟斷吸引流量,但自身卻通過隱匿收入、虛列成本等手段偷稅逾537萬元,其控制的影視企業更違規享受稅收優惠。
正如公號“看見”所言:
司馬南的商業模式:罵美國,但家在加利福尼亞;罵資本,但自己是最黑心的資本家。閉環了!
沈蘅舟,公眾號:看見資本家司馬南沒了避難所
但倒掉了一個司馬南之前,已經有無數個司馬南在成長。這是最要命的!司馬南開創的這種“罵資本卻成黑心資本家”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很多流氓大V的避難所。 我們不要讓司馬南跑了,也要讓司馬南的那些追隨者付出代價!
司馬南的商業模式及其爭議,結合近期偷稅被查事件,確實形成了某種“言行割裂”的閉環。
這種矛盾不僅暴露了其個人道德與公共形象的巨大反差,也與歷史學者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觀點形成呼應——司馬南的“愛國批判”本質上是一種服務于自身利益的當代敘事構建。
司馬南偷稅這么多,被抓起來了嗎?不會躲到美帝的羽翼下了吧。
在此次偷稅被查之前,其實司馬南已被輿論反噬。他試圖通過直播拓展商業版圖,但在胖東來、西鳳酒等合作中接連翻車。直播的即時互動性撕碎了他過往的輿論操控術,負面評價直接沖擊品牌形象,導致商家緊急切割。
他的賬號后來也在全平臺被封殺。
司馬南曾以“反偽科學斗士”自居,但其偷稅行為本質上與偽科學一樣,都是通過欺騙獲利。他將“愛G公知”人設異化為牟利工具,最終因偷稅和房產丑聞消耗殆盡。這種“以道德之名行不義之實”的行為,消解了社會信任的基礎。
司馬南的塌方,告訴我們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對公眾人物的言論需保持獨立思考,警惕“口號式愛G”背后的利益動機。
那些司馬南的粉絲,你們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認知能力。
正如塞繆爾·約翰遜所言,“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鋪就”——當愛G淪為生意,當批判成為表演,所有的追隨者都只不過是被收割的韭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