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1年6月下旬的一個平常的日子,周厚林和他的團隊成員們穿梭在保護區內的山地濕草叢中。
就在他們專注地觀察周圍植物時,一種從未見過的奇特植物映入眼簾。
這株植物葉片圓潤,葉片邊緣的腺毛頂端膨大,晶瑩剔透,宛如清晨的露珠,看上去還挺漂亮的。
幾個人上去仔細一看,這些“露珠”竟還呈現出鮮艷的色彩,很是特別。
于是周厚林敏銳地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是一種此前在重慶從未被記錄過的植物。
經過一番仔細的辨認和查閱大量的資料,周厚林和團隊最終確定,這株植物正是圓葉茅膏菜。
之前圓葉茅膏菜只是分布在吉林和黑龍江能一些地方,在重慶還從未發現過。
而且有趣的是,圓葉茅膏菜是一種喜歡吃蟲子的植物,而且和其他的很多食蟲植物不一樣,它并不喜歡生活在熱帶。
那么圓葉茅膏菜是什么菜,它又是怎么吃蟲子的呢?
?—【·“有勇有謀”的食蟲植物·】—?
圓葉茅膏菜,作為茅膏菜科茅膏菜屬的一種多年生食蟲草本植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身世背景。
它通常生于海拔900米至1000米的山地濕草叢中,這樣的環境為它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條件。
從全球分布范圍來看,圓葉茅膏菜主要分布于歐洲中部和北部、亞洲和美洲北部等寒冷地帶。
在那些遙遠的地方,它早已適應了寒冷的氣候和特殊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國,圓葉茅膏菜原本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龍江等地,那里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暫且涼爽,與它的生長習性相契合。
然而,此次在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發現,打破了人們對它分布范圍的固有認知。
重慶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與圓葉茅膏菜傳統分布區域的氣候條件有著較大的差異。
有科研人員推測,可能是由于氣候變化,使得原本適宜圓葉茅膏菜生長的區域范圍發生了變化,它逐漸向南方擴散。
也有可能是通過鳥類等動物的傳播,種子被帶到了重慶。
鳥類在遷徙過程中,可能無意中吞食了圓葉茅膏菜的種子,然后在重慶的這片土地上排泄出來,種子便在這里生根發芽。
無論它是通過何種方式來到重慶,這一發現都為研究植物的地理分布變化和生態適應性提供了珍貴的案例。
別看圓葉茅膏菜是一種植物,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小蟲子時,它可以說得上是“有勇有謀”。
科研人員在觀察的時候發現,半個小時之內,一棵圓葉茅膏菜就捕獲了不少蒼蠅、蛾類、蜻蜓等昆蟲。
那么它是怎么抓到這些蟲子的呢?
?—【·怎么抓到蟲子?·】—?
原來,圓葉茅膏菜的葉緣腺毛頂端膨大處布滿了腺體,這些腺體如同一個個精密的小工廠,不停地分泌著一種特殊的物質。
這種物質是蜜汁與黏液的混合物,同時還含有消化酶。
對于那些在花叢中穿梭尋找食物的昆蟲來說,這種散發著甜蜜氣息的汁液無疑是一種難得的美餐。
比如當一只蒼蠅被這股香甜的氣味吸引,飛向圓葉茅膏菜時,它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一步步逼近。
它停在葉片上,準備享受這頓 “免費的午餐”,卻發現自己的腳被黏液緊緊地粘住了。
蒼蠅開始恐慌起來,它拼命地掙扎,試圖掙脫這黏人的束縛。然而,它的掙扎只是徒勞,而且還引發了更可怕的后果。
隨著蒼蠅的掙扎,周圍的腺毛像是受到了某種信號的指揮,紛紛向它彎曲過來。
這些腺毛就像是一條條靈活的觸手,將蒼蠅緊緊地纏繞起來。
此時,蒼蠅就如同陷入了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越掙扎就被纏得越緊。
不僅如此,有時葉片也會隨之卷起,將蒼蠅完全包裹在其中,成為它的“死亡陷阱”。
之后,在這個封閉的空間里,圓葉茅膏菜分泌的消化酶開始發揮作用。
這些消化酶如同鋒利的“小刀”,逐漸分解著蒼蠅的身體,將其轉化為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
當蒼蠅被徹底消化吸收后,葉片和腺毛又會重新展開,恢復到原本的模樣,靜靜地等待著下一個獵物的到來。
圓葉茅膏菜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獵手,在成功捕獲一只獵物后,迅速調整狀態,準備迎接下一次戰斗。
圓葉茅膏菜能夠捕食昆蟲這一神奇特性,一經報道,便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在社交媒體上,眾多網友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這種神奇植物的好奇與驚嘆。
其中,一個被網友們廣泛討論的話題便是:家里能不能養一棵圓葉茅膏菜來抓蚊子呢?
這種想法固然美好,但是卻有點不現實。
首先,圓葉茅膏菜對生長環境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它需要高濕度的環境,這在家中通常很難滿足。
如果濕度不夠,圓葉茅膏菜的腺毛可能無法正常分泌黏液,從而影響它捕食昆蟲的能力,甚至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其次,圓葉茅膏菜生長需要特定的土壤條件,它適宜生長在酸性、貧瘠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這種土壤在家庭園藝中并不常見。
如果土壤不合適,圓葉茅膏菜可能無法吸收到足夠的養分,難以茁壯成長。
此外,圓葉茅膏菜作為一種在自然環境中較為珍稀的植物,如果大量從野外采集圓葉茅膏菜用于家庭養殖,將會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不過,雖然養殖這種能吃蟲子的草不大現實,但通過這些討論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這種神奇植物的存在,激發了大家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參考:
新華視點《這種“菜”能吃蟲 重慶發現新記錄物種 網友:家里能養嗎?》2021-7-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