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論壇時,偶然瞧見一份縣志,其上記載著一段驚悚往事:群虎圍困村莊長達一月有余,村民們深陷絕境。最終,村中一位勇敢的獵戶冒死突圍,向府衙報信。官府隨即派出軍隊,獵殺了百余只餓虎,才將這場虎患平息。然而,村莊人口已被老虎吞食過半,慘狀令人痛心。
事實上,往昔老虎數量之多,超乎想象。在明代,“殺虎手” 甚至成為官軍的固定編制,朝廷還專門為他們提供糧餉。皇帝也曾專門派遣軍隊,前往京郊附近的山陵、長城一帶獵殺老虎,以減輕虎患。老虎猖獗到何種程度?竟有老虎闖入京城,似乎也想 “一睹” 皇帝尊容。
宋代時,福建捕虎獵人林亙因屢屢為民除害,被百姓尊為庇佑大家免遭虎患的 “林公大王”,林公宮在閩東地區更是隨處可見。順治年間,滿清一位將軍曾上書順治皇帝,請示打下成都后,是該男女皆屠,還是只屠殺男子,留下女子。這份奏折的照片曾被人見過,可惜未能留存下來,至于順治皇帝如何批復,也無從知曉。但后來四川人口銳減,大片土地荒蕪,老虎數量倒是隨之增多。
康熙八年,歐陽直在《蜀亂》一書中記載:四川境內老虎遍地,時而七八只成群,時而一二十只結伴,甚至能爬上高樓,還能浮水登船。有人在內江看到老虎奔逃,月下目睹四只老虎狂奔而過,沙地上大虎成群結隊,數十只依次而行。雍正三年,一只老虎闖入北京城,從齊化門(今朝陽門)一路躥到東便門,而后進入內城年羹堯家中,在屋頂上待了一整晚,直到天明才被圍剿的官兵用兵器扎死。這一事件,可是雍正皇帝在批示直隸總督奏折時,親筆所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細節詳盡,其真跡至今仍留存于世。
川南敘州府富順縣也曾深受虎患困擾,縣志記載 “數年隔離火食,虎豹生殖繁盛,晝夜群游城郭之內,不見一人馳逐,其膽亦張”。老虎數量多得改變了獨居習性,大白天便成群結隊在城內游蕩,好似人們出游一般自在。《廣西通志》卷 3《祥異》里也有明確記載,直至建國前甚至建國初期,廣西某些地方依然有老虎出沒。
古往今來,老虎之多,令人驚嘆。在山東,孔子路過泰山腳下,見一婦人在墓前哭得悲痛萬分。孔子扶著車前橫木傾聽,讓子路前去詢問。子路問婦人:“您哭得如此傷心,是遭遇了什么悲痛之事嗎?” 婦人哭訴道:“是啊,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后來我的丈夫也命喪虎口,如今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吃掉了!” 孔子疑惑問道:“那為何不離開此地呢?” 婦人回答:“這里沒有殘暴的政令。” 孔子聽聞,感慨道:“苛政猛于虎啊!”
孟子也曾提及,山西有位壯漢馮婦,擅長打虎。由此可見,當時山西一帶老虎眾多,給了馮婦足夠的機會練就打虎本領,他也確實取得了斐然 “戰績”。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各個時期的山西地方方志中,關于虎患、老虎吃人的記載數不勝數。考慮到明清之前的方志大多已經遺失,單看明清兩朝的記載,便能了解一二。比如 1488 年秋天,晉北應州南山報告發生虎患;兩年后,河曲縣報告有老虎吃人;1501 年,又傳來老虎吃人的消息;1528 年,繁峙縣報告老虎吃人;1580 年,還是繁峙縣,老虎沖進村子;1532 年,一只老虎跑到山西運城池神廟里。到了清朝,虎患愈發嚴重,尤其是太岳山區的岳陽縣,從康熙五十五年開始鬧虎患,一直持續到雍正時期,每月都有人被老虎咬傷或吃掉。
最為驚悚的記錄當屬澤州。崇禎末年,當地知州徐芳上表稱,澤州的山上有好幾只老虎,長期蹲守在山路上伏擊行人,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十幾年。年年都有人喪命虎口,而且這幾只老虎嘴都吃 “刁” 了,投喂其他肉類根本不理會,唯獨對人肉情有獨鐘(不復食他物)。這并非澤州首次與老虎 “結緣”,宋朝時期,朱彧編撰的《萍州可談》專門記載了澤州的老虎,據說這里的老虎并非單打獨斗,而是 “數十成群”。要知道,老虎本是典型的獨居生物,兩三只成年虎一同活動都實屬罕見,更何況數十只。朱彧的記載是否屬實?
詭異的是,類似記錄在山西并非個例。更早的唐長安二年,刑部尚書李景在山西神山縣風穴山游玩時,就見到 “十余巨虎”;更晚的清初順治六年,靈邱縣知縣宋起鳳在《稗說》里也寫道,當地靈邱山的老虎 “相率數十成群”。這三條記錄,分別來自地方趣事、旅游筆記和求援報告,除了求援報告可能存在夸大之嫌,另外兩份按理說沒有夸大事實的動機。如此看來,當時山西的野生動物資源或許極為豐富,足以支撐多頭老虎在一片山區共同生存。
說完山西,再看隔壁陜西,情況也相差無幾。正史記載,老虎闖入長安城至少有兩次。第一次是唐代宗大歷四年(769 年)九月,“虎入京城長壽坊元載私廟,將軍周皓格殺之”。769 年,安史之亂已結束數年,長安作為大唐核心、世界之都,即便歷經戰亂破壞,也早已開始重建。長安采用里坊結構,長壽坊并非位于城市最邊緣(見下圖藍色箭頭處),而且長安有高大城墻守護。這意味著,有一只老虎從城門沖進長安城,還逃竄穿過至少一個里坊,才跑到長壽坊。
這還沒完,到了 951 年八月,又有一只老虎沖到西京(后周時期西安的名稱)傷人,最終被市民斬殺。這只是長安城里出現老虎的記錄,陜西各州縣的虎患記錄更是繁多。僅明清時期的地方方志中,陜西南部地區就有 31 條關于虎患虎災的報道。陜南的西鄉縣在明朝萬歷年間和清朝康熙年間爆發過兩次虎患,百姓嚇得只能緊閉家門,白天都不敢外出。直到 1713 年,知縣王穆到任,組織縣里的獵戶和壯丁上山打虎。到 1715 年,短短三年時間,就射殺了 64 只老虎,當地老虎數量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古代老虎數量眾多,到了上世紀 50 年代,情況依舊如此。據統計,當時我國約有 4000 多只華南虎。湖南有位 “打虎王”,在 7 年時間里獵殺了 138 只老虎,因其卓越 “戰績”,還受到了首長接見。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韶關地區夜晚還能聽到 “虎嘯山林”,就連廣東省城廣州的郊區,也常有老虎出沒,比如白云山一帶,老虎比貓還多,百姓上山砍柴、種地都能遇到。老虎時不時還會闖進村里的豬圈叼走豬,甚至襲擊村民。為應對虎患,當地還招募獵戶組建 “打虎隊”。解放后都有如此嚴重的虎患,可想而知古時候的虎患該是多么猖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