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面包夾知識
編輯|面包夾知識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前言
“男人議事,女人家湊什么熱鬧?趕緊上一遍去。”爺爺去世家里分賬禮的時候,就因為我媽媽說了句話,大伯就這樣說我媽。
我聽了都來氣,又不想在這種關鍵時刻跟我大伯犟嘴,只好隱忍不發,而我媽和伯母嬸嬸直接這樣做。
01
我叫汪旭,今年二十出頭,我們家是個講究禮數的家族,但是我承認家里是重男輕女,可是長輩們卻不以為然。
爺爺在我們這個大家族里一直是主心骨般的存在,誰也對抗不了時間,爺爺年紀大了,前段時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葬禮那幾天,家里彌漫著沉重的悲傷氛圍,我看著爺爺那被鮮花簇擁的遺像,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轉,往昔與爺爺相處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來回浮現。
他手把手教我寫字的場景,被別人欺負是爺爺對我的教誨,都仿佛還在昨天。
葬禮結束后,按照慣例,伯父、爸爸和叔叔得處理葬禮的后續事宜,其中一項便是分賬禮。
那天,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爺爺家那空蕩蕩的正屋里,伯父、爸爸和叔叔三人神色凝重地坐在那張老舊的木桌前,面前攤著一本記完賬的禮簿。
伯父手指輕輕點著禮簿上的名字,口中念念有詞:“這是老張家隨的禮,他家去年辦事的時候咱也隨了,這個來往就算拉出來了。”
爸爸在一旁點頭附和,叔叔則皺著眉頭,時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時,媽媽走了進來,她的眼睛還有些紅腫,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很清晰地說道:“村頭的嬸子幫我們縫了一天的孝帽子,人家忙前忙后的,挺不容易,咱得給人家幾盒煙表示表示。”
我覺得媽媽這話再合情合理不過了,在我們辦喪事的這幾天,村頭的嬸子確實幫了不少忙,一針一線縫好的孝帽子和孝衣,也不容易。
可是我媽這句話卻讓大伯不滿,大伯卻像是被觸怒了一般,猛地轉過頭,對著媽媽說道:“男人商議,沒女人家的事!”
那語氣強硬得仿佛能將空氣都凍結,我看到媽媽的身子微微一震,臉上瞬間閃過一絲委屈與憤怒。
02
我媽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說些什么,但最終還是把話咽了回去,轉身默默地離開了。
大伯母和嬸嬸原本靜靜地坐在一旁,看到這一幕,也紛紛站起身來,大伯母輕聲嘆了口氣,說道:“這都什么事兒啊。”
嬸嬸則嘟囔著:“咱女人在這個家,好像真的啥都不算。” 說完,她們也跟著媽媽走了出去。
正屋里一下子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安靜,伯父、我爸和叔叔似乎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有些一聲不吭。
我看著他們,心中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我走上前,對伯父說道:“大伯,我媽說的沒錯啊,嬸子幫忙了,我們就該感謝人家,這跟是不是女人說話有什么關系?”
伯父被我的話嗆得一時語塞,他瞪了我一眼,說道:“你個小毛孩子懂什么,這是我們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家里的大事向來都是男人做主。”
我不甘示弱地反駁道:“都什么年代了,還講那些老掉牙的規矩。這些年,家里的飯是誰做的?衣服是誰洗的?”
“你們總覺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人,可家里這些瑣碎的小事,哪一樣不是媽媽她們在操持?沒有她們,這個家能像現在這樣嗎?”
爸爸在一旁拉了拉我的胳膊,示意我別再說了,但我此刻已經顧不上那么多了。
叔叔這時也開口了:“小旭啊,你大伯也是一時著急,說話沖了點,你別往心里去。這分賬禮的事兒,確實一直都是男人在弄,你媽突然插進來,你大伯可能怕心里亂套。”
我冷笑一聲,說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爺爺剛走,你們不應該多想想怎么把這個家維持好,而是在這里守著那些不合理的規矩。”
說完,我也轉身離開了正屋。回到自己家,我看到媽媽正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默默地流淚。
我走過去,輕輕地抱住媽媽,說道:“媽,你別傷心了,是大伯他們不對。”
媽媽抬起頭,看著我,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兒子,媽沒事,就是覺得心里委屈,在這個家里,媽一直盡心盡力,沒想到連句話都不能說。”
03
過了一會兒,大伯母和嬸嬸也過來了,大伯母拉著媽媽的手,說道:“弟妹啊,你別往心里去,你大哥那人就是個老頑固,他不懂咱女人的辛苦。”
嬸嬸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咱這些年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他們男人根本看不到。” 三個女人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這些年在家庭中的不易。
晚上,爸爸回來了。他走到媽媽身邊,輕聲說道:“今天的事兒,是你大哥不對,我替他向你道歉。其實我心里也知道,這些年你為這個家操碎了心,我們男人有時候確實太粗心了。”
媽媽看著爸爸,眼中閃過一絲感動,說:“我也不是非要爭什么,就是覺得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應該一起商量著辦,不能因為是女人就被排除在外。”
爸爸點了點頭,說:“我明白,明天我就去找你大哥他們說說,以后家里的事,不能再這樣了。”
第二天,我爸去找大伯說和,大伯午后來到我家。
他走到媽媽面前,滿臉愧疚地說:“弟妹啊,昨天是大哥不對,那時候也是太著急了,你別往心里去。”
媽媽連忙站起來,說道:“大哥,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在你們商量事兒的時候貿然插嘴。”
從那以后,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了很大的改變,家里再商量事情的時候,媽媽、大伯母和嬸嬸都會參與進來,大家各抒己見,氛圍變得和諧融洽。
爺爺雖然離開了,但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血脈的傳承,更是讓我們在面對家庭矛盾時,學會了理解、包容與改變。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配圖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