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將臺當局拒之門外,真的是為了遵守奉行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嗎?日本此舉似乎并不是那么簡單,對臺當局強硬,很可能是專門為了迎接中方的貴客。可是中方能給日本帶去什么呢?日本的對臺政策,真的可以讓我們放心嗎?
最近,日本外務省通知臺灣,只允許臺灣以“民間企業”的名義參加2025年大阪世博會,而非以官方身份參展。這無疑狠狠戳破了臺當局精心編織的“外交假象”。
(2025年大阪世博會會場)
今年3月初,臺灣經濟部門曾試圖用模糊的措辭來制造一種“臺當局受邀”參展的假象,企圖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然而,日本政府明確要求臺灣方面不要使用官方身份,這不僅是對臺當局的一次嚴厲提醒,也是對其定位認知的一次校正。
日本媒體對此事件的解讀也很到位,日本和臺灣地區沒有外交關系。這說明日本奉行的是一個中國政策,臺當局實在是自不量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未上任前,曾竄訪臺灣)
臺當局遭遇的尷尬并非首次。過去幾年,臺灣在很多國際組織如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等都屢遭閉門羹。尤其是在南非,所謂的臺灣“代表處”也被降格為“商務辦事處”,而臺駐南非機構面臨的搬遷壓力更是一個不斷緊逼的現實。這些事件無不揭示出臺當局所謂的“國際活動空間”正在逐步縮小。
除了從臺當局的角度看待此次大阪世博會事件,而從日本的視角,也能發現不一樣的地方,這次風波顯然暴露了日本政府的兩面性。
一方面,日本在臺海問題上煽風點火,例如,不久前的一名日本國會議員提及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質疑其法律約束力。日本政府回應稱,這份聲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表態顯然就是在默許日本地方議員可以竄訪臺灣。這樣顯然不被我們所允許,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對日方發出批評稱,日本企圖模糊歷史事實,嚴重誤導日本民眾,嚴重違背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嚴肅敦促日方在臺灣問題上謹言慎行)
但另一方面,日本似乎就像一開始提到的,大阪世博會事件中展現出的態度一樣,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臺當局突破紅線。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這次日本方面之所以對臺當局強硬,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為了迎接來自中方的貴客。
據報道,中方已經證實,中日韓外長會即將在東京舉行,中國外長王毅也被證實出席,并且此次王毅外長訪日,還會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從此事來看,說明日本主動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和妥協。
(王毅外長將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
從過去日本頻頻向中方發出的信號來看,王毅外長此次能前往日本,日本首相石破茂是非常樂意看到的,這是因為自特朗普上臺后,美方對日本施加的壓力并不小,所以日方自然希望拉上中國,抵消來自美方的壓力。但如何才能讓中方感受到善意,顯然是日本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而這次大阪世博會事件中,對臺當局所展現出的強硬態度,很可能就是日本在準備迎接中方貴賓之前,主動遞上的“投名狀”。
(日本首相石破茂)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要提醒日本,對臺海問題的態度,必須嚴格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要隨意轉變立場,也不要向“臺獨”勢力釋放錯誤的信號,否則中方一定不會給日本想要的合作,甚至說連最基本的外交聯系,都不會給日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