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在線報道,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如期實現了固體廢物進口清零的目標,發達國家將我國作為“垃圾場”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專家介紹,改革開放初期,制造業等諸多產業對各類進口原材料有著巨大的需求,一些作為原料進口的廢物成為再生資源,“變廢為寶”后確實產生了效益,我國也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垃圾進口國。但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對“洋垃圾”說不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其實早在2018年,海關總署組織就曾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這是近年來海關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報道稱,全國海關已針對“洋垃圾”走私開展了3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的集中打擊,全力封堵攔截“洋垃圾”走私入境。下一步,海關總署將進一步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大與公安、生態環境和市場監管等相關執法部門的聯系配合,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
洋垃圾(資料圖)
在國家大力整治洋垃圾的同時,近日有報道稱,青島海關所屬的黃島海關發現了一批“問題貨物”。工作人員打開集裝箱,里面全是裝滿液體的囊袋,袋子里的液體渾濁,顏色各異,還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能明顯看到里面有雜質。經過專業機構鑒定,這批貨物成分復雜,屬于化工或其他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副產物、殘余物、廢水或它們的混合物,是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最后,這21.87噸的“洋垃圾”被監管退運。
現在中國不想再成為世界的垃圾場,除了洋垃圾外,中國也不會再從其他國家帶走任何塑料垃圾,于是,其他國家開始面臨在塑料中窒息的威脅。中國禁止進口廢塑料后,研究人員稱,發達國家亟需找到一種方法,來減緩塑料——地球上最普遍存在的物質之一在本國的積聚。這些研究人員的任務是量化中國停收廢塑料的后果,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這一決定意味著其他國家必須找到能在2030年之前處理掉1.1億噸廢塑料的替代方式。這一禁令給15國一夜損失上百億!
洋垃圾(資料圖)
當中國一表現出來對洋垃圾的拒絕后,向來有著“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就坐不住了。在WTO的會議上,美國官員就在會議上一個勁的指責中國不負責任的做法,希望我們能夠繼續進口那些洋垃圾。有了美國在前面當先鋒,后面那些歐洲國家同樣一個勁的指責中國,說中國這樣的做法太過自私,讓其他國家飽受環境污染的傷害。包括聯合國出面想要求中國收回成命。但是,其他國家的指責并沒有產生什么作用,反而是愈發堅定了中國抵制洋垃圾的決心。
2021年1月1日,我國《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正式實行,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上海作為全國貿易量最大口岸,對固廢入境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旨在讓洋垃圾走私犯嘗盡“絕望的味道”。2023年,上海海關依法查發退運固體廢物137批,合計2209噸,同比分別增長41.2%和8.3%,固廢類型涉及塑料制品邊角料、多晶硅廢料、木材廢料、不合格化工制品、廢舊電子產品等多種類型。
洋垃圾(資料圖)
據上海海關此前發布的統計數據,2024年前7個月,上海海關依法退運進境固體廢物(俗稱“洋垃圾”)43批,合計1326.8噸,固體廢物類型涉及塑料制品邊角料、植物類產品、不合格化工制品、廢舊電子產品等。近年來,外港海關始終保持打擊“洋垃圾”的高壓態勢,重點加強對PET瓶片類進口再生原料的監管,持續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體系,織密織牢監控防護網,切實封堵“洋垃圾”入境,筑牢國門安全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