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伊朗議會日前以管理經濟不力、本幣暴跌為由解除經濟事務和財政部長阿卜杜勒納賽爾·赫馬提的職務。副總統穆罕默德·賈瓦德·扎里夫隨后再次宣布辭職。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報道,分管戰略事務的扎里夫向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遞交辭呈。后者尚未接受。扎里夫2013年至2021年在哈桑·魯哈尼政府任外交部長,被視為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設計師,并在佩澤希齊揚去年競選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以說,扎里夫算是伊朗政壇中的相對“親美派”,在佩澤希齊揚當選總統后,提名扎里夫作為副手其實就能看出,伊朗總統對美國的立場了。按照伊朗媒體的說法,扎里夫的子女中,至少有一名擁有美國國籍,而根據伊朗相關法律規定,他是不能待在副總統這樣敏感重要的位置上的。扎里夫辭職可能和這事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保守派的施壓。把扎里夫從佩澤希齊揚的內閣中攆走,拿溫和派的頂梁柱開刀,很明顯這是保守派向溫和派發出的強烈警告。
伊朗財長阿卜杜勒納賽爾·赫馬提(資料圖)
諷刺的是,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曾試圖為赫馬提辯護,強調經濟危機非一人之過,也有上屆政府遺留的財政赤字與地緣政治動蕩的淵源,同時呼吁議會與政府共克時艱。但182票的壓倒性結果證明,保守派正借經濟議題清算溫和派勢力,親美的路子走不通了。伊朗的通脹率已經連續五年超30%,制裁導致外匯儲備枯竭,民生困境或許能夠成為強硬派奪權的絕佳籌碼。
就在此時,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據沙特阿拉伯媒體阿拉伯衛星電視臺(Al Arabiya)報道,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盡管他個人支持與美國對話,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反對,伊朗就不會與美國進行對話。據報道,當地時間2日,佩澤希齊揚說:“我個人認為,最好還是進行對話。然后(哈梅內伊)說,我們不會與美國談判。在那之后,我宣布我們不會與美國進行對話。”佩澤希齊揚強調,他的政府將跟隨哈梅內伊對美國的立場“直到最后”。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資料圖)
而就在佩澤希齊揚公開抱怨前一天,哈梅內伊用烏克蘭語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烏克蘭局勢的第一個教訓可歸結為,西方大國的支持是海市蜃樓。”結合伊朗政壇形勢來看,這番話很明顯是敲打國內親美勢力的。誰都看得出來,特朗普政府對以色列近乎瘋狂地支持,前腳宣布新一輪對伊制裁,后腳魯比奧就透露,特朗普動用特別權力,加快向以色列提供約40億美元防務援助。以色列和哈馬斯已經停火了,美國繼續軍援以色列干什么?目的不言而喻。
其實伊朗曾經與美國簽署過伊核協議,但特朗普第一次上臺之后就予以撕毀。現如今,伊朗的保守派不再信任美國。站在哈梅內伊的角度,特朗普不可信,而且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之弧遭受了美國與以色列的猛烈打擊。以特朗普的性格,即使伊朗愿意談判,恐怕也難以得到合適的條件,反而是徒增羞辱而已。所以哈梅內伊才認為,與美國談判極不明智、更不光彩。
哈梅內伊和佩澤希齊揚(資料圖)
分析認為,佩澤希齊揚和哈梅內伊之間的“內訌”,是伊朗政壇兩大派別之間博弈的一個結果。當前的伊朗政壇,哈梅內伊領銜的保守派占據主導地位,而佩澤希齊揚則是溫和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前者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沒有強到一家獨大,所以溫和改革派的佩澤希齊揚能當選總統。保守派主張對美強硬,而溫和改革派則認為,不能全盤否定美伊之間的接觸。這兩大派別之間的斗爭,自然而然就聚焦到了佩澤希齊揚和哈梅內伊二人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近日在北京舉行三方會談,會談的主題是伊朗核問題。2015年中、美、俄、英、法、德六國與伊朗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宮后,美國2018年單方面退出協議并重啟對伊朗制裁,致使協議未能持續推進落實。而后,雖然拜登在執政期間曾數次表示要重返伊核協議,但只停留在口頭上。特朗普再次上臺后,揚言要對伊朗實施全面圍堵和遏制,近期又以軍事威脅逼其與美國談判。國際社會普遍擔憂,伊核協議面臨徹底崩潰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