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知情人士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即根據《防擴散安全倡議》,在海上攔截并檢查伊朗油輪,以擾亂伊朗石油運輸。據悉,《防擴散安全倡議》于2003年發起,旨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非法交易,美國推動了這項倡議,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簽署。六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特朗普政府官員目前正在考慮讓盟國攔截并檢查通過馬六甲海峽等關鍵海上通道和其它海上航線的船只。這將導致原油交付時間推遲。
美國這次的算盤打得挺響。它想通過在馬六甲海峽攔截伊朗油輪,讓伊朗石油交付延遲,買家怕被制裁和影響聲譽,就不敢買伊朗油了。這樣一來,伊朗經濟命脈石油出口受打擊,用于核計劃的資金來源也會減少。這還不算完,馬六甲海峽可是中國能源進口的“咽喉要道”,全球約七成石油運輸都得經過這兒。美國要是成功封鎖,中國能源安全就會被直接威脅,經濟發展和地緣政策地位也會受影響。美國這招,明擺著是想同時捏住中伊兩國的“命門”,來個一箭雙雕。
馬六甲海峽(資料圖)
但是從經濟層面看,美國的這一計劃更顯荒謬。當下,中國與海合會國家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每年貿易額已超2300億美元。沙特阿美在中國投資的石化項目規模高達上百億美元,阿聯酋哈利法港的“一帶一路”示范區建設得紅紅火火。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系早已形成穩固的“能源安全共同體”,絕非美國憑借武力就能輕易破壞。美國這種單邊主義做法,在當今全球化經濟形勢下,根本就行不通。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近日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在北京舉行會面。
中俄伊重點就核及解除制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三國強調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的必要性。三方重申基于相互尊重的政治外交接觸和對話是唯一有效、可行的選項。三方強調有關方應致力于消除造成當前局勢的根源,摒棄制裁施壓、武力威脅。三方強調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及其時間框架的重要性,呼吁有關方避免采取升級局勢的行動,共同為外交努力創造有利氛圍和條件。此外,三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
軍演(資料圖)
不僅如此,中國、俄羅斯、伊朗三國海軍此前還在伊朗恰巴哈爾港完成集結,展開代號“安全紐帶-2025”的聯合軍演。中國遠海部署新里程:052D型驅逐艦“包頭”號(舷號133)、903型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號,054A型護衛艦“臨沂”號,號組成編隊,穿越印度洋直抵波斯灣,航程達1.2萬公里。俄伊戰力融合突破:俄海軍“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搭載“鋯石”高超音速導彈,與伊朗國產“薩漢德”級驅逐艦實現火控數據鏈互通。
軍演(資料圖)
美國表面上對軍演“毫不在乎”,實際上卻難以掩蓋其焦慮情緒,伊朗能夠有底氣譴責美國,得益于其多邊支持、國內穩定和法律正義立場。而美國在伊朗事務上的軟弱無力,則反映了其單邊主義政策的局限性、中東政策的失敗以及國際社會的分化趨勢。隨著多極化世界的深入發展,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受到挑戰。
多年來,中國和東盟展開廣泛合作,成為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雙引擎”,為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國際格局深刻變化、區域經濟增長乏力、外部風險上升等挑戰,東盟和中國應密切戰略協作,拓展新合作空間,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共筑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明年將迎來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五周年,雙邊關系發展前景廣闊。
不過,這一次,美政府算錯了一件事。巴拿馬苦于美國軍事威脅,最主要的原因,是“天堂太遠,華盛頓太近”。它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現階段這個國家很難真的跟美國掰手腕。但馬六甲海峽可就不一樣了。東南亞地區不是美國的“后花園”,關系著太多國家的核心利益,不是美國能撒野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