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外交部發言人主持例行記者會。路透社記者提問,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中美領導人將在近期舉行會談,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美國商務部表示,在政府設備上禁止使用DeepSeek,你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表示,首先關于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沒有可以發布的信息。你的第二個問題,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我們也將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美貿易(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自本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等加征最高達15%的關稅。針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是中國采取的第二輪反制措施。由于市場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可能減少,多種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是特朗普政府重要支持群體,關稅將對美國農民造成打擊,繼而動搖特朗普政府的選民基礎。此舉旨在打擊特朗普政府農業票倉,迫使其調整關稅政策。 特朗普第一任期,美中爆發貿易戰,當時中國也將美國農產品列為加征關稅對象。
美國忙著在全球搞“代理人戰爭”,國內卻債務高企、赤字擴大、通脹嚴重,基礎設施老舊。而中國與中東國家達成石油貿易人民幣結算協議,還聯合東盟搞“數字絲綢之路”,幫非洲建200多個光伏電站。各國在中美之間玩起雙面游戲,比如德國總理在G7峰會上譴責中國,轉頭批準大眾汽車把固態電池生產線搬到安徽;菲律賓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同時與中國商談鎳礦合作。在這樣復雜的國際形勢下,若特朗普真急于訪華,那必然是美國面臨諸多棘手難題,需要與中國溝通協商。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策略,向來是“又打又拉”,既想在經貿領域施壓,又不愿失去中國市場的支持。這種矛盾的態度,在美債問題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過去幾年,美國不斷推動產業鏈“脫鉤”,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種做法并不現實。全球供應鏈錯綜復雜,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任何試圖繞開中國的做法,最終都會帶來更高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國之一,隨著中國逐步減少對美債的依賴,美國財政部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方的“訪華試探”,中國展現出的大國定力堪稱21世紀經貿版的“上甘嶺精神”。商務部發言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十三字真言,與外交部“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十字方針,構筑起新時代中國應對挑戰的精神防線。這種底氣源自三大支柱:全球最完整工業體系鑄就的“反制盾牌”,14億人口超大市場形成的“戰略縱深”,以及RCEP、中歐投資協定構建的“多邊同盟”。
對美國農民來說,過去的三年非常艱難。從汽油到飼料再到設備,所有東西的成本都在上漲,而大多數農作物的價格卻在下跌。現在,許多農民表示,他們擔心特朗普總統剛剛開始的貿易戰會讓情況變得更加艱難。在上一次貿易戰中,美國政府從對中國產品征收的進口關稅中獲得的約80%資金都用于補貼受到報復性關稅傷害的農民。
據美國農會聯合會說,過去三年來,美國農民“種植的幾乎所有主要作物”都賠錢了。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20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遏制中國的企圖是不可能成功的。20日當天,薩克斯在北京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和國際關系學院舉辦的“澄海全球對話”活動。他在對話后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美國企圖通過加征關稅、投資及技術出口管制來打壓中國,但事實證明,這些做法根本行不通,也阻止不了中國的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兩會記者會上就中美關系闡明中方原則立場。王毅表示,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中美關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這種“兩面人”的做法不利于雙邊關系的穩定,也無法建立彼此的互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