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菲律賓武裝部隊近日證實,此前失聯的空軍FA-50戰斗機在菲南部布基農省卡拉通岸山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不幸遇難。這架失事戰機在執行“夜間戰術行動”任務時失聯。菲武裝部隊棉蘭老島東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薩爾瓦西翁·埃萬赫利斯塔稱,搜救人員于近日左右通過飛行員的個人定位信標找到失聯戰機殘骸,并發現兩名飛行員遺體。菲律賓空軍發言人瑪麗亞·卡斯蒂略在另一份聲明中證實飛行員死亡的消息
據悉,FA-50是以韓軍T-50“金鷹”高級教練機為基礎改造的韓國國產輕型戰機,兼具教練和攻擊功能,首架FA-50于2013年8月交付韓國空軍。FA-50在氣動布局、飛控系統和機體結構上,均仿照美制F-16戰機進行設計,發動機和電子設備等核心裝備也都源自美國。其中,發動機是美國通用電氣的F404渦扇發動機,由三星集團按許可證生產;早期雷達是以色列的,后來換裝稱F-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馬科斯(資料圖)
初步調查顯示,事故原因可能與機械故障有關。飛行記錄儀數據顯示,墜毀前20秒發動機推力驟降73%,飛行員曾嘗試拉升高度但未能成功,最終導致飛機失控墜毀。此外,彈射座椅電路檢測發現,主電源在撞擊前3秒斷電,備用電池激活延遲0.8秒,致使彈射指令未能觸發,這可能是飛行員未能成功彈射逃生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空軍FA-50戰機的維護記錄不佳,地勤保養周期比手冊規定延長40%,且存在零件短缺問題。
這起事故看似是一場意外,但背后卻隱藏著諸多耐人尋味的細節。首先,這架戰機的飛行任務被安排在凌晨,而非真正的夜間。這種“擦邊”的時間安排,不禁讓人懷疑菲律賓空軍是否真的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事實上,凌晨起飛的戰機在短時間內便會迎來天亮,飛行條件迅速從“夜間”轉變為“拂曉”,難度系數大幅降低。這種“假難度”的任務安排,反映出菲律賓空軍在訓練和作戰能力上的嚴重不足。
墜機地點(資料圖)
就在這時,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又趁機在南海問題上刷了一波“存在感”,放話:中國在爭議海域的行為是菲律賓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要和所謂的“安全盟友”一起反制中國。
這一番顛倒黑白的話音剛落,就遭到了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的有力回應,“侵權挑釁必將自食其果,甘當棋子最終只會被拋棄。”
王毅外長日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外交主題記者會上談及南海局勢。過去一年,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保持著和平穩定,仍然是全球航行飛越最安全,也是最繁忙的海域。實踐證明,沒有對話解不了的難題,也沒有合作達不成的目標。不久前在一個國際論壇上,有位地區國家的官員提到,菲律賓同中方的摩擦就是一出“皮影戲”,這個比喻很形象。菲方每次海上行動,編寫劇本的是域外勢力,承包直播的是西方媒體,而戲碼千篇一律,就是處心積慮抹黑中國。
菲律賓空軍FA-50和法軍“陣風”艦載機(資料圖)
需要警惕的是,據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3月18日報道,菲律賓海軍一名軍官對外透露,菲律賓武裝部隊正在研究一項政策——在“必要的時候”將向在南海執行“民事任務”的團體提供援助。換句話說,菲律賓武裝部隊將“武裝護送”非法闖入南海的菲漁船、菲巡邏機等。菲律賓海軍少將羅伊-文森特-特立尼達也表示,菲軍對于請求近距離“護航”的團體將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實際上,在公開叫板中國之際,菲律賓正在拉幫結派。第一,英國外長近日訪問菲律賓,兩國簽署一份協議,同意加強在國防、區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馬科斯親自感謝英國支持,還要在支持烏克蘭方面與英國站在一起。第二,菲律賓國防部日前宣布,與加拿大就《訪問部隊協議》完成談判,這意味著加拿大軍隊未來可以入駐菲律賓。第三,就連瑞典也橫插一腳,瑞典議員團上周訪問菲律賓,鼓吹支持和菲律賓擴大防務合作,共同捍衛航行自由,而瑞典計劃向菲出口軍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