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陰莖癌治療中心,晚期陰莖癌治療指南有望在此改寫。
撰文丨文 慧
責編丨汪 航
又一項全球醫學指南或將被中國醫生改寫。
近期,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官方雜志《國家綜合癌癥網絡雜志》(JNCCN)在線發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韓輝團隊牽頭的國內多中心回顧性研究,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了晚期陰莖癌的治療新方案。
陰莖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腫瘤,晚期陰莖癌患者采用現行指南推薦的一線化療方案,平均無疾病進展期(PFS)為8.1月,而新方案的PFS延長到了15個月,療效遠高于傳統化療方案。
“在中腫,我們實行的是兩聯(化療+免疫)或三聯(化療+免疫+靶向)治療新策略,都已經得到證實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韓輝告訴“醫學界”,陰莖癌治療指南應該會據此改寫。
晚期陰莖癌,2年生存率僅21%
陰莖癌是一種非常少見的惡性疾患,其發病率在男性癌癥新發病例中不足1%。
早期陰莖癌及時進行手術根治,預后良好,治愈率可達80%以上,而一旦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預后就急劇惡化。
“傳統治療方法中,局部晚期及轉移性陰莖癌的預后極差,2年生存率僅為21%。”韓輝告訴“醫學界”。
根據現行的國內外診療指南推薦,局部晚期及轉移性陰莖癌的一線治療為化療,主要方案為TIP(順鉑、紫杉醇、異環磷酰胺)或者TPF(順鉑、多西他賽、5-FU),僅有一半的患者能從標準治療(化療+手術)中獲益,總體療效有限。
TIP方案在局部晚期患者中的ORR(客觀有效率)為50%,且僅有10%的患者能達到pCR(病理完全緩解)。mPFS(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mOS(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8.1個月和17.1個月。轉移性陰莖癌患者的結局更差,TPF方案的mOS僅為7個月。
“陰莖癌預后不好,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診療不規范。”韓輝舉例稱,局部晚期陰莖癌的國際指南推薦先行新輔助化療,再進行部分切除手術。
然而,由于發病少,大多數醫生對陰莖癌不熟悉,不了解最新的診療方法,“先手術再輔助化療”這種錯誤屢見不鮮。
韓輝解釋道,研究證實,術后輔助化療和觀察等待相比,兩者生存期沒有差別。“術后化療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帶來副作用,誘導腫瘤細胞變異耐藥,若腫瘤復發,后期治療的選擇就更少了。”
化療+免疫,生存期提升138.6%
預后不佳、治療手段有限,為陰莖癌患者尋找新的治療策略已成為迫切的臨床需求。
近年來,免疫治療重塑了多種實體腫瘤的治療格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已在多種鱗狀細胞癌中獲批成為標準一線治療方案,如頭頸部鱗癌、食管鱗癌等。
陰莖癌95%的病理類型都屬于鱗狀細胞癌,免疫治療是否同樣可以成為陰莖癌的新希望?
“我們在國際上最早開始研究PD-L1在陰莖癌組織中的表達,發現有53.4%的陰莖癌PD-L1高表達,這提示陰莖癌中存在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韓輝介紹。
5年前,中腫陰莖癌團隊便開始聚焦免疫藥物在晚期陰莖癌中的應用,已積累了近200例晚期陰莖癌的免疫治療數據。
“初步研究表明免疫單藥應用的有效率比較低,僅為0-16.7%,聯合療法成為研究方向,特別是新輔助治療(手術前的化療+免疫治療)。”韓輝告訴“醫學界”,中腫在國際上率先牽頭全國多中心探索TIP/TP化療方案聯合PD-1單抗治療晚期陰莖癌。
近期,中腫牽頭共同完成了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了免疫聯合化療新方案治療晚期陰莖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結果令人驚喜。化療+免疫的新方案,ORR達78.1%,mPFS為15個月,mOS為19.3個月。
對于局部晚期患者,與指南推薦的標準TIP化療相比,一線免疫聯合化療在有效率(ORR:85.2%對比50%; pCR: 22.2%對比10%)和生存期上(mPFS: 17.9個月對比8.1個月;mOS: 26.0個月對比17.1個月),均實現了顯著提升。
轉移性陰莖癌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延長,mOS從7個月至16.7個月,增幅達到138.6%。
有望改寫國際指南
“免疫+靶向+化療”新輔助治療局部晚期陰莖癌是韓輝團隊進行的另一項前瞻性研究。
韓輝表示,“化療+免疫”確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但部分數據是不是還能再提高?比如,該方案在局部晚期陰莖癌中的pCR為22.2%,對比化療方案的10%有所提升,總體來說仍不夠理想。
既往的病例報告和回顧性分析顯示,EGFR在陰莖癌中過表達,而且陰莖癌中KRAS和BRAF突變較為罕見,這為使用抗EGFR單克隆抗體治療陰莖癌提供了理論支持。
那么,在化免聯合里再加上EGFR靶向治療會不會更好呢?
團隊已完成的臨床研究證實了他們最初的猜想。三聯法取得了突破性的療效:pCR達到48%,患者2年OS達到72%。“醫學界”了解到,三聯方案成果即將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在韓輝看來,這兩個研究都將會改變陰莖癌的診療指南。“問題可能是在于誰會成為更優的選擇。”
簡言之,“化療+免疫+靶向”組合的療效最為顯著,“化療+免疫”方案同樣有效,但三聯法的副作用無疑會比兩聯療法更為嚴重。在療效與風險的權衡上,或還需要更多數據來進行驗證。
“對于年紀輕、耐受好的患者,我個人更傾向于采用三聯法”,韓輝表示,“轉移性陰莖癌惡性程度高,治療手段少。二線治療目前沒有標準方案,希望一線治療就能夠最大程度控制腫瘤進展是目前最好的策略。”他透露,中腫也正在準備進行二線治療、挽救性治療等方面的探索。
他說,“陰莖癌發病率低,尤其在發達國家,病例數極少,開展大規模臨床研究幾乎不可能。中腫是全世界最大的陰莖癌治療中心,我們應該也有能力承擔責任,守護生命。”
專家簡介
韓輝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腎癌和陰莖癌首席專家。擅長腎臟腫瘤、腹膜后腫瘤的精準外科治療,陰莖癌的綜合治療。中國陰莖癌治療指南主要編寫者,陰莖癌的外科及綜合治療水平國際領先,多項研究被國際診療指南采用推薦。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含共同)在Sci Immunol、J Natl Compr Canc Netw、Cancer Commun (Lond)、Int J Surg、Cell Death Dis、J Urol、Cancer、BJU Int等國際著名雜志上發表SCI論文30余篇。
參考文獻:
[1]黃健,張旭. 中國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22版):陰莖癌診斷治療指南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2:245-270.
[2]Xiong L, Shan X, Ma H, Guo S, Liu J, Chen X, Meng W, Guo B, Jiang L, Yan R, An X, Shi Y, Zhang Y, Xue T, Wei L, Xu D, Zhang Z, Qin Z, Yao K, Li Y, Spiess PE, Hu L, Xing N, Han H. First-Line PD-1 Blockad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V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4 Dec 20;23(1):e247074. doi: 10.6004/jnccn.2024.7074. PMID: 39705804.
[3]Wu J, Cheng K, Yuan L, et al. Recurrent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etuximab,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Clin Genitourin Cancer, 2016, 14(1): e135-7.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