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十點讀書(ID:duhaoshu)
作者:海邊的漁車夫
這是一個文壇頂流的故事。
頂流到什么程度呢?
當年民國主要的大城市報刊都要連載他的小說。
全國最權威的兩家報紙,上海《申報》和《新聞報》也不例外。
他就是《金粉世家》的作者張恨水。
彼時正值抗戰,重慶和成都《新民報》同時要連載張恨水的小說。
那時候沒有成渝鐵路,交通非常困難。
重慶《新民報》想出一個辦法——
每天打長途電話到成都《新民報》,把當天張恨水要連載的小說在長途電話里念一遍,對方把內容記下來,當天在成都《新民報》上發表。
當時電話非常稀缺,其話費昂貴可想而知。
讓報社用這種方式發表作品,至今恐怕只有張恨水一人。
1895年5月18日,張恨水出生在江西廣信的一個小官吏家庭,原名張心遠。
父親任江西景德鎮稅務官,祖父曾任參將,跟曾國藩南征北戰,戰功赫赫。
5歲那年,祖父把小張恨水抱在腿上,問他:“兒愿作英雄乎?”
小張恨水答:“愿學祖父跨高馬,佩長劍。”
祖父大樂,張恨水的英雄夢也在祖父的哈哈大笑中種下。
10歲,張恨水隨父親坐船去新城縣。
無聊間,在船篷底下發現一本英雄傳記小說《薛丁山征西》,他一瞧就瞧上了癮,這以后就成了小說迷。
把零用錢都積攢下來買小說,怕被父親發現,就把書鎖在箱子里,等夜里大家都睡了,他躲在帳子里,借著帳外的燭光大看特看。
到13歲,張恨水學著寫小說。
他筆下的小俠能使兩柄一百多斤重的銅錘,一跳可以跳過幾丈寬的壕溝,還能打死一只老虎。他將小說講給弟弟妹妹聽,弟弟妹妹們聽得津津有味。
按照原定的軌跡,這位小說迷中學畢業后會出國留學,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可意外卻在他17歲這年來臨。
這年父親急病去世,去世前父親把張恨水叫到床前,囑咐他要孝順母親,將5個弟弟妹妹帶大。
父親一死,家里沒了經濟來源,張恨水變成個窮學生,連買筆紙的錢都沒有。
他懷念亡父,憂慮一家婦孀孤獨,又感到學業渺茫。
一肚子愁苦無處發泄,不禁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愁花恨水生”。
不久學校因為革命被迫解散,張恨水失學返回鄉里。
那時的他也到了娶親的年紀,有人給他介紹了鄰村的姑娘徐文淑。
張恨水的母親跑到女方村里相親,見那姑娘模樣秀麗,定下了這門親事。
結婚那天,張恨水見到真人,卻發現新娘與“秀麗”沒有半點關系。
原來女方父母來了個調包計,相親的是小女兒,嫁人的是大女兒。
張恨水失望至極,母親也后悔不已。
可如果休妻,新娘以后怎么做人?
母親勸他:“你給她一個兒子,讓她老來有個依靠,權當做好事可憐可憐她吧。”
一年后,徐文淑產下一個孩子,但孩子還沒到一周歲就生病死了。
張恨水心灰意冷,收拾了行囊便外出找工作去了。
1914年,19歲的張恨水到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張犀草,開始了媒體生涯。
19歲的他與17歲時心境已不同,迷茫和愁苦少了許多。
他從李后主“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一句中,取了“恨水”兩個字,將筆名由“愁花恨水生”改為“張恨水”。
是告誡自己,時間像水一樣東流不止,要勤奮努力,和時間賽跑。
只是這次外出就業并不理想,還害了一場病,張恨水又回到了故鄉。
他打算讀些書再找工作,于是在家中百事不問,一味看書。
鄉人嘲笑他沒用,背后說讀書如讀得像張恨水一樣癡呆,還不如去放牛。
然而1918年,屬于張恨水的時代到來了。
友人推薦他到蕪湖《皖江日報》做編輯。
這年,他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紫玉成煙》。
《紫玉成煙》的書名取自《搜神記》,講的是少女死后化作煙霞的故事,張恨水這部處女作的具體情節已很難考據,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他走向“社會言情小說”的開端。
1918年夏天,“五四”運動爆發。
這件事對張恨水影響極大,他想到自己未竟的學業,執意辭了工作,借了十塊錢搭火車北上。
在北京,張恨水半工半讀。
同時在六七家報社兼職,當記者、做校對、跑新聞、編稿子。
他把掙來的錢分成五份,分別給五個弟弟妹妹讀書用。
后來弟弟妹妹讀了大學,張恨水卻與大學失之交臂。
那時的他忙得連睡完整覺的時間都沒有,于是放棄了讀書,專門寫作。
1924年,張恨水連載長篇小說《春明外史》。
次年,長篇小說《金粉世家》也開始連載。
這兩部小說一經刊載就引起轟動,張恨水一夜間名滿京華。
魯迅的母親并不看自己兒子的小說,但是張恨水的小說是一定要魯迅買來看的。
魯迅還寫了一封酸溜溜的信,其中說:
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所作......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中,主人公的感情并不如意,或因為家世或因為性格,未能與心愛之人相守。
隱約象征著張恨水自己情感上的失落。
小說連載期間,張恨水接到一家福利院的采訪任務。
院長想幫福利院的女孩們找個好婆家,于是給張恨水看照片。
張恨水對一個叫胡招娣的女孩印象深刻。
這個秀氣的女孩身世可憐,小時候被人販子拐賣,一次被打后逃了出來,才來到福利院。
張恨水心生憐憫,把胡招娣娶回了家。
并給胡招娣改名為“秋霞”,還在新房里掛起嵌了夫妻二人名字的對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張恨水想教胡秋霞讀書認字,胡秋霞常常聽著睡著了,醒后問張恨水:
“講完了嗎,講完了我去給你做你最喜歡吃的。”
1930年,張恨水在上海《新聞報》連載了集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于一體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
《新聞報》主編嚴獨鶴趕緊拉了自己的兩個兄弟一起辦了一個“三友書社”的出版社。
這個出版社唯一的目的就是出版《啼笑因緣》,主打一個肥水不流外人田。
還沒等到小說連載結束,上海兩家電影公司——大華與明星,就為爭奪《啼笑因緣》的拍攝權而打起了官司,后來由大律師章士釗出面調解才算了結。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長篇小說還給張恨水帶來了他的第三次婚姻,也是他最滿意的一次婚姻。
北京一個叫周淑云的女學生每天都讀《啼笑因緣》,為作者的才華傾倒。
她找去報社,把寫有小散文的稿紙遞給張恨水就跑掉了。
這也成了他們情緣的開始。
次年,他們結婚了。
張恨水從《詩經》中的《周南》《召南》各取一字,為周淑云改名周南。
周南愛好唱戲,張恨水便買了一把二胡伴奏,頗為琴瑟和鳴。
那時,這些情愛是張恨水歸家后的浪漫,工作上,他已經很少再談風花雪月。
國難之下,舉國惶惶。
寫《啼笑因緣》時,他有了寫小說必須趕上時代的想法,應該反映時代和人民了。
1934年,張恨水由北平出發,游歷西北。
一路西行,經過近二十個縣,所見皆是荒涼。
這里一個縣城不如江南一個村鎮。
同車的劉工程師對他說:
你還沒到縣里頭去看看呢,老百姓的衣服不周,十幾歲的閨女往往只以沙草圍著身子過冬,沒有褲子穿,許多縣全是如此。
軍閥混戰,刀兵擄掠,老百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張恨水受到很大震動。
他恨自己不能像祖父一般上陣殺敵,自責“百無一用是書生”。
想來想去,只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其所能,聊報國家民族以萬一。
他以西北人民的生活為素材,創作了《燕歸來》《小西天》兩部長篇小說。
先后用自己的積蓄創辦了北華美術專科學校和《南京人報》。
北華美術專科學校請來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等任教員。
收費不高,只為給熱愛美術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南京人報》是為了抗日,讓人們有一份報紙,了解前方的消息。
張恨水自己是不拿工資的,他到處寫稿,用稿費資助《南京人報》。
那幾年間,張恨水要同時創作六七部小說。
但他從來不開天窗,因為人要信守承諾,一如他少時答應父親照顧母親,將弟妹養大。
張恨水創作《金粉世家》時,母親年邁,已看不清報紙上的字。
當時他同時在寫好幾本書,雖然很累,只要他有空,就會拿當天的報紙給母親讀《金粉世家》。
母親很愛聽這個故事。
他不在家時,就由弟弟妹妹讀。
《金粉世家》連載了六年,他們給母親讀了六年。
抗戰爆發,因為工作張恨水曾與母親分別八年。
直到抗戰勝利,張恨水帶著妻子兒女回到家鄉。
那日,遠遠看到母親站在欄桿處眺望,50歲的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可是這一見也很匆匆,陳明德先生邀請他到北平辦《新民報》。
好不容易見到母親,他很猶豫是走還是留下。
母親握著他的手:“你承諾別人的事你要做,去吧。”
母親給予他的精神,亦化作他對子女的影響。
他說自己是“封建的兒子”,但要做個“民主的老子”。
3個妻子,總共為他生下了13個孩子。
孩子們有什么愛好,喜歡什么工作,他從不干涉。
但有一件事,他須得教育。
他曾為孩子們寫過一首詩,叫《元旦示兒》,其中有這么兩句:
涉園須解憐花草,敬祖才能愛國家。
意思即是,你在花園里走的時候,要懂得疼愛這些花草,假如你對父母都不尊敬,怎么會愛這個國家呢。
戰爭時人們常去防空洞躲轟炸。張恨水不愛躲防空洞,總拿本書到山上找個地方靜下來看書。
每次他會都撿幾枝野花回來插在書桌上,桌前有個很小的窗子,兩根竹條撐著小窗,對面是竹林,竹林后是山。
在這個小窗前張恨水寫下散文集《山窗小品》。
里面有鄉間自然之美,有貧苦百姓的艱難生活。
字字句句,皆是家國。
1949年,54歲的張恨水高血壓突發,半身不遂。
大病一場后身體大不如前,但寫作的癮還在。
于是,他干起了改編工作。
幾千年來,民間流傳著無數優美的愛情神話,他想把這些故事重新整理和描繪出來。
他參考大量的書籍,耗時數年。
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孔雀東南飛》等作品,改編為了小說。
讓更多的普通民眾,能夠領略這些作品的魅力。
所以,談及新中國的名著改編,張恨水絕對算是鼻祖級別的人物。
1967年農歷正月初七,張恨水與世長辭,終年72歲。
如今,《啼笑因緣》的扉頁泛黃了七十年,樊家樹與沈鳳喜隔著時空仍在電車鈴聲中相遇。
張恨水讓每一個翻開書頁的人,都能在鉛字縫隙里觸摸到未曾冷卻的溫度。
那些被歲月風化的故事,至今仍在都市的霓虹里,投下民國路燈的溫柔光影。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
本文轉載自十點讀書(ID:duhaoshu),深夜十點,陪你讀書,美好的生活。好書/故事/美文/電臺/美學。
星標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