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3月19日,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以"雙重國籍"為由對中國"強烈譴責",不僅暴露了其對國際法原則的驚人無知,更將西方長期以來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司法傲慢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這件事源于前幾天,中國對四名自稱是擁有中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的毒販執(zhí)行了死刑,加拿大政府企圖為毒販開脫。
誰也別想鉆法律的空子
這場跨越太平洋的法理交鋒,已然成為檢驗現(xiàn)代國際關系準則的試金石。
中國從來就沒有承認過所謂的“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這個案例可以直接參考吳亦凡當時手持加拿大的護照,但因為是在中國犯的重罪,所以中國法院有權對犯罪分子進行制裁。
中國刑法第347條如鋼澆鐵鑄:走私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冰毒)超過50克即可判處死刑。這個標準放在全球范圍內都堪稱嚴苛,卻深深植根于中國近代史的集體創(chuàng)傷。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期間,每百名清軍士兵中就有12人因鴉片喪失戰(zhàn)斗力,廣州十三行鴉片倉庫堆積如山的毒品,見證著一個古老文明的屈辱沉淪。
今天中國對毒品犯罪零容忍的立法精神,正是對歷史傷疤最鄭重的回應。
四名毒販走私的甲基苯丙胺超過了1.2噸,超過法定死刑標準上萬倍,這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背后,是無數(shù)可能支離破碎的家庭。
加拿大的雙重標準什么時候能統(tǒng)一?
加拿大政府的抗議聲中藏著令人不寒而栗的雙重標準。2024年美國處決的18名囚犯中,6人涉及毒品犯罪,其中得克薩斯州處決的毒販詹姆斯·哈里斯走私冰毒達47公斤。
當佛羅里達州注射死刑室的燈光為毒販亮起時,渥太華的沉默震耳欲聾。
這種選擇性"人權關懷"的虛偽性,在東南亞國家更能找到鮮明注腳——2015年印尼頂著澳大利亞政府壓力處決多國毒販,時任總統(tǒng)佐科直言:"毒品每年奪走5萬印尼青年的生命,我們的法律沒有打折的空間。"
國際法框架下的司法主權原則,從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第41條明確規(guī)定"外交人員負有義務不干涉接受國內政",而四名罪犯的審判全程公開透明,辯護權得到充分保障。
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記者在庭審現(xiàn)場見證,辯護律師三次提出精神病鑒定申請均獲準,這種程序正義的完整性,讓所謂"司法不公"的指控不攻自破。
反倒是渥太華的指手畫腳,就像是19世紀領事裁判權的借尸還魂。
堅決打擊毒品犯罪,維護主權的完整
在毒品犯罪全球化的今天,這場風波折射出更深層的文明沖突。當西方某些勢力用"人道主義"包裝司法霸權時,他們選擇性遺忘了自己的禁毒史,1909年上海萬國禁煙會的發(fā)起者正是清政府,而當時英國代表還在為鴉片貿易辯護。
如今中國用法治手段筑牢禁毒長城,2024年全國新發(fā)現(xiàn)吸毒人員同比下降37%,這種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正在為全球禁毒事業(yè)提供新范式。
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指責,不過是文明優(yōu)越感最后的痙攣。
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審視,司法主權的完整關乎每個民族的尊嚴。
中國法律用四個毒販的伏法向世界宣告:任何企圖用國籍特權踐踏他國法律的行為,終將在正義的鍘刀下現(xiàn)出原形。
這場沒有硝煙的法治保衛(wèi)戰(zhàn),捍衛(wèi)的不僅是14億人的生命防線,更是文明世界賴以存續(xù)的基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參考資料
《中國依法對4名加拿大籍毒販執(zhí)行死刑,加拿大急眼了》觀察者網2025-03-20 13:36
《中國對4名加拿大公民執(zhí)行死刑,外交部回應》北晚在線2025-03-20 16: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