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全球化時代產業鏈密切交織,違背客觀規律的任性行為都可能先傷及自身。路透社近日爆料稱,美國打算對中國船舶征收港口停靠費的做法,已經開始傷害美國產業,抑制美國煤炭和農產品等大宗產品的出口。該報道稱,美國政府計劃通過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相關船舶征收港口費來重振美國造船業,這導致了美國煤炭庫存激增,并加劇了陷入困境的農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為美國出口商難以找到船只將貨物運往國外。
多年來,我國從美國大量進口農產品,讓無數美國農民受益,但在特朗普對華一而再再而三施加所謂的“懲罰性”關稅后,我國減緩了從美國進口部分農產品的速度,這已經讓一些美國農民叫苦不迭。最近這段時間,三名美國谷物出口貿易商透露,由于從5月起無法確保海運運輸,美國國內出口商銷售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能力大大受限,以至于出口商不確定最終成本是多少。不考慮現實狀況與后果,一味對他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顯然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貨船(資料圖)
德國媒體和專家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的損失可能比中國大得多,甚至達到7倍之多,這一結論基于對兩國經濟結構、產業鏈地位以及貿易戰影響的綜合評估,德國人指出,在高息環境下,美國投資制造業面臨諸多挑戰,利潤率低、回報周期長,而中國則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在這場貿易戰中占據優勢。美國消費者對華商品的依賴程度較高,關稅上漲將直接導致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上升,進而對國內經濟造成重大沖擊。
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對主要貿易伙伴頻頻揮舞關稅“大棒”,相關國家已采取反制措施。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特朗普試圖通過對等關稅,取代基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減少美國全球貿易赤字,平衡美國對外貿易,并借此鼓勵制造業回流,重振美國制造業。此舉破壞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是貿易霸凌主義,也對正常的商品貿易造成沖擊,損人不利己。
特朗普(資料圖)
路透社調查顯示,全美已有47%的干散貨船東暫停接單。這種詭異的"集體撤退"源于一個荒誕的數學題:若按特朗普團隊擬定的收費標準,每噸煤炭的運輸成本將暴漲35%。更諷刺的是,美國商船隊的現實比數字更殘酷。懸掛星條旗的貨輪不足200艘,其中符合"全美制造"標準的僅17艘。這個數字甚至不夠裝滿紐約港一個泊位,卻要撐起1300億美元的煤炭出口。美國海事管理局的檔案顯示,本土造船廠近十年僅交付過3艘萬噸輪,而中國同期建造了278艘同級別貨輪。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起草一項旨在重振美國造船業的行政令,其中包括計劃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路透社近日稱,這項舉措因可能嚴重影響美國商品出口,正遭到該國多領域人士的反對。這項行政令源自于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提議,該部門于去年4月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不公平經濟行為”發起了301調查。
美國造船業(資料圖)
美方宣布對中國船只征收高額“服務費”,那些船東很可能會減少使用中國船,這樣一來,美國運輸農業、能源、采礦、建筑和制成品也都因為東西運不出去,被迫接受滯銷的問題。
美國的煤炭商Xcoal能源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要是這一情況不能有效解決,只需要2個月,美國的煤炭就會面臨出口中斷的風險。但若是繼續使用中國船只運送貨物,這些“服務費”必然會分攤到船東和煤炭商身上,最終只會導致煤炭的交貨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失去市場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