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女生相親,都不愿意去見見人家,就馬上拒絕了?
其實無非就是有這么幾種情況,第一、壓根沒有想過相親,只是被父母親戚把聯系方式推給了男生!第二、想要相親,但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可能從介紹人介紹的信息中,或者添加微信后看到朋友圈以及頭像等信息,就感覺到不合適!第三、有正在談的人,并不想要養備胎,當下情況就只談一個!
在真正心甘情愿走向相親市場的,真正愿意見面“挑選式”相親的人并不多,除非到了最后沒有辦法,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也沒有把握自己能夠有準確的判斷的時候,就只能進入海選模式了!
男生女生可能都需要選很多,可能需要看很多!也許有人在加上微信,在介紹環節中,已經有了判斷!但如果資源少,沒有可選空間,也許誰介紹了都會去相親的!也有一些女生可能是喜歡“蹭吃蹭喝”,去享受請客吃飯的感覺,也許也會答應去相親!最后說不合適就結束了!
但其實我覺得吧,那種能夠在沒有見面就判斷了,就拒絕了的女生,反而是相對有自己判斷標準,有原則的!至少人家不圖在相親過程中索取男生什么東西!但如果在網上聊的挺好,也買過禮物,就是遲遲不見面的相親,也要小心,這種都約過,超過一兩個月就沒有必要談了!
很多人覺得這是“挑三揀四”,但仔細想想,背后其實有挺多現實原因。
第一方面、現在的人,早就不靠“見面”了解對方了
刷朋友圈就能“摸底”,現在的年輕人,朋友圈就是一張“個人簡歷”。女生點開男生的朋友圈,看看他平時發什么:是天天曬加班,還是到處旅游?是總轉發“女人要賢惠”的文章,還是支持女性獨立?吃頓飯是去網紅餐廳,還是街邊大排檔?這些細節早就能讓人心里有數了。有調查說,90后女生平均要翻3、4個社交賬號(比如微博、抖音)來“交叉驗證”相親對象的人設。
女生自己能掙錢,不急著“湊合”,現在職場女性收入快趕上男性了(平均到手的錢是男性的82%),大學里女生比男生還多。自己賺錢自己花,自然更看重“相處舒不舒服”,而不是“趕緊找人結婚”。有婚戀機構調查發現,36%的都市白領女生覺得“單身過得挺好,比隨便找個人結婚強”。
第二方面、男女想法差太多,容易“雞同鴨講”
女生相親成本比男生高得多,女生見個面得提前兩小時化妝打扮,算上化妝品、衣服,一次成本至少300塊,還得考慮安全問題(比如晚上見面要不要送回家)。男生可能洗把臉換件衣服就出門了。這種“不平等投入”,讓女生更不敢隨便見面——萬一遇到奇葩,虧大了。
男生以為的“優勢”,女生早就不看重了,很多男生相親時愛顯擺房子、車子、存款,但調查顯示,90后女生最看重的其實是:能不能聊得來(41%)、有沒有上進心(33%)、生活有沒有趣(26%)。物質條件?排到最后(17%)。說白了,現在女生更在意“和你在一起開不開心”。
第三方面、為什么女生寧愿被罵“挑”,也不愿見面?
爸媽和子女根本不在一個頻道,老一輩總覺得“見面才能培養感情”,但年輕人覺得“聊微信都尬,見面更尷尬”。調查顯示,68%的父母催著孩子見面,但59%的年輕人堅持“網上聊不來絕對不見”。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女生是被逼著相親的——她們壓根沒準備好。
相親太多,實在“挑不動”了,大城市年輕人平均每周能收到2-3個相親推薦,跟買菜似的。人一累就容易“快刀斬亂麻”——現在人判斷合不合適,從12分鐘縮短到47秒。快速拒絕其實是種自我保護:見10個不靠譜的,不如精準淘汰9個。
那么怎么破解這種“死循環”?
分三步走,別一上來就吃飯,建議先線上聊1-3天,看看基本三觀合不合;再視頻或語音聊點深度話題(比如對婚姻的看法);最后約個30分鐘的咖啡廳見面。層層篩選,省時省力。
學學日本人的“AA制相親”,現在很多女生怕被說“蹭飯”,男生怕當“冤大頭”。不如第一次見面選個人均100元以內的咖啡館,各付各的。調查發現,這樣反而成功率更高(漲了27%),因為雙方沒壓力,更能專注聊天。
用新技術解決老問題,現在有些相親平臺開始用大數據匹配:比如驗證學歷是不是真的、職業收入靠不靠譜、消費習慣合不合。用20多項數據篩一遍,匹配精度能到78%,比亂介紹強多了。
說到底,相親市場早變天了,以前是“是個異性就能湊一對”,現在是“既要感覺又要合適”。女生見面就拒絕,不見得是“作”,反而可能是頭腦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占人便宜。當然,也要小心那種網上聊得親熱、禮物照收卻死活不見面的,這種拖一兩個月的基本沒戲。相親這事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尊重別人的選擇,也守住自己的底線,才能在這復雜的市場里找到真正對的人。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