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東海的風浪從未如此躁動,日本日前突然拋出撤離12萬沖繩居民的計劃,并公開否定1972年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把白紙黑字"承認臺灣屬于中國"的聲明文件當成廢紙。
這個曾給我們帶來深重苦難的島國,為何敢在軍力懸殊四倍的情況下鋌而走險?日本這一連串動作,擺明了是要掀桌子。可他們似乎忘了,對面站著的是2024年的中國,一個GDP甩開日本4倍、軍艦戰機數量碾壓的東方大國。
日本究竟在賭什么?中方又是怎么回應的呢?
日本要求沖繩民眾大撤離,公開撕毀歷史文件
沖繩島上的居民最近怕是睡不安穩了。
日前,日本政府一紙“12萬人撤離計劃”下來,理由是應對臺海緊急事件。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沖著美軍即將部署的大殺器鋪路,號稱能覆蓋中國大陸的“堤豐”導彈系統,正虎視眈眈瞄準東部沿海。
鐵了心要當美國馬前卒的日本,究竟在打什么鬼主意?
撤離12萬沖繩民眾關系重大,并不是張下嘴就能完成的事情,雖然日本公布了該計劃,但詳細的撤離方案并沒有出臺。
日本口中“為了預防臺海緊急事件”,說白就是臺海沖突,前些天G7攤牌要求中國不得改變現狀,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自然要提早做出打算,畢竟早前日本多次介入臺海問題被中方嚴厲警告多次。
如果說撤離沖繩是提前預防,那日本否認《中日聯合聲明》就是在開歷史倒車。
近日,面對國會議員的質問,日本政府居然臉不紅心不跳地宣稱,1972年簽的《中日聯合聲明》沒走國內流程,不算數。當年白紙黑字寫著“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斷絕官方往來”的鐵證,竟被日本當成了可以隨手撕毀的廢紙嗎?
細品這份聲明的內容,就明白日本為何急眼了,承認新中國合法性、斬斷臺日官方勾連、白紙黑字定下臺灣歸屬,就是捆住日本右翼手腳的三重鎖鏈。如今他們掄起鐵錘砸鎖,擺明了是要放開手腳搞“議員竄臺”、軍援臺獨,甚至可能重演甲午年竊取臺灣的野心。
石破茂政府向美國背書,否認該聲明就無異于是在否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走在中國對立面,也是走在了國際的對立面。
中方提醒日本要禁止“軍國主義陰魂”復活被當成了耳旁風。對于日本的錯誤言論,日前毛寧在記者會上駁斥,《中日聯合聲明》當然具有法律效力。隨后強調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
中國亮劍,全面反擊
面對日本的連環出招,中國這次的反擊用八個字來形容,既擺事實,也掀老底。
不論是從軍事還是歷史法理,日本沒有底氣可言,當年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國際社會,絕對不允許日本再次掀起戰爭浪潮。
日本想要否認《中日聯合聲明》,想要重新掌控東海局勢,但僅僅軍事實力,解放軍直接把中日軍力對比甩出一條街,4倍GDP、4倍軍費、3倍軍艦潛艇、4倍先進戰機等等。這串數字讓日本自衛隊那點家底成了笑話。
面對死性不改的這位鄰居,中國點破關鍵,若日本政府打算沖繩真要變成導彈基地,解放軍第一波打擊必然直搗黃龍!管你是什么“堤豐”還是駐軍,必將成為首要打擊目標。
日本不是說《中日聯合聲明》沒走國內流程嗎?那琉球群島也從未在中國國內走過程序,按照歷史和法理,這里仍然歸屬中國,日本在琉球群島的行為,又該怎么解釋?
現在拿臺海問題表態,中方還沒追究琉球群島的關鍵問題呢,日本此舉毫無勝算,否認聯合聲明選擇只有一個:要么承認所有戰后秩序,要么當全世界的面繼續耍無賴。
賭國運的日本,有三大致命誤判
明明實力差距懸殊,日本為何還敢瘋狂挑釁?扒開表象看本質,藏著三個要命的誤判:
日本忘記歷史和現實問題,錯把“狗鏈”當勛章,戰后被美國壓制了70多年的日本,居然把這些當成了榮譽項。
石破茂政府拼命叫囂“中美對抗我當先鋒”,卻不想想,如果美國真會在核戰爭里為日本拼命,那之前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又算什么,美國白紙黑字給的“核保護傘”,說到底不過是張空頭支票。當年烏克蘭相信西方承諾的下場,日本該不會沒看到吧。這些事實擺在眼前,既是警告也是教訓。
進入21世紀的日本,仍然活在80年前的舊夢里。某些日本政客至今覺得二戰輸給美國不算丟人。
看看他們的軍事部署就懂了,狂造高超音速導彈、拼命修改和平憲法、甚至把自衛隊寫進憲法。但他們似乎忘了,2024年的中國早已不是積貧積弱的民國,殲-20隱身戰機掠過的天空下,自衛隊那點F-15J連起飛的機會都懸。
不得不承認,日本在近代史上確實強大,但現在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了。
想要重啟當年輝煌,妄想“不輸就是贏”的心態大錯特錯。
日本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把臺海拖入持久戰,就能打斷中國崛起進程。
可他們選擇性忽視了兩個致命問題,解放軍火箭軍數千枚導彈正枕戈待旦,十萬名解放軍隨時可以出擊,而日本列島全境都在射程之內;更別說中國手里還捏著琉球群島(沖繩)主權未定的王牌,真要掀桌子,誰先出問題還說不定呢。
看著日本在危險道路上一路狂飆,恍惚間仿佛看見甲午戰爭前的賭國運瘋狂。但2024年不是1894年。當日本還在盤算“導彈部署”“修憲擴軍”時,中國早已踏上新征程。
從甲午海戰的硝煙到新時代的科技博弈,從《馬關條約》的屈辱到《中日聯合聲明》的破棄,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卻又本質不同。
這一次,鋼鐵洪流般的055大驅代替了北洋水師的木殼戰艦,十四億人的眾志成城取代了晚清的腐朽無能。當日本政客還在幻想"不輸即是贏"時,他們或許該重溫《波茨坦公告》的終章:無條件投降,從來都是侵略者的唯一歸宿。
參考資料:
毛寧:《中日聯合聲明》當然具有法律約束力
2025-03-21 15:11·決策與信息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