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乳腺外科
再添新專家!
即將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出診啦~
佟富中
主任醫師
佟富中教授是北大國際乳腺科名譽主任,是乳腺癌診療領域兼具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的權威專家,三十余載深耕臨床,以精湛醫術與醫者仁心為患者筑起生命防線。他不僅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的學術引領者,更是一位將醫學溫度注入每個治療細節的“心靈治愈者”。
基本信息
佟富中就職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擔任乳腺中心主任醫師、教授。1985 - 1993年就讀于日本國立大阪大學醫學部及醫學研究科大學院,師從國際著名腫瘤學專家田口鐵男教授,獲醫學博士學位,并從事博士后研究。
擅長領域
以乳腺癌為中心,開展外科臨床手術治療、腫瘤化療、內分泌治療、免疫等綜合性輔助治療,以及基礎研究和醫學教學工作。
科研成果
于國內外發表數十篇醫學論文,參與《免疫技術及臨床應用》《胸部外科疾病與治療》等書籍的編寫,翻譯及參與翻譯《干細胞研究開拓新醫療》《腫瘤學---(乳腺癌)》等英日文書籍,并翻譯數十篇綜述及醫學文獻。
社會任職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乳腺內分泌外科學組全國委員
中國抗癌學會乳腺癌專業組全國委員
第十屆亞洲臨床腫瘤學會理事
《中華乳腺病雜志》編委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編委
榮譽獎項
獲日本JBRM腫瘤生物學治療學會優秀研究獎;獲第7屆亞洲臨床腫瘤學術總會暨第9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YUKIO KOBAYASHI AWARD。
學術積淀:跨越國界的醫學求索
1984年,佟教授遠赴日本大阪大學,師從國際腫瘤學泰斗田口鐵男教授,歷經九年淬煉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完成博士后研究。這段經歷讓他將日本精細化診療理念與中國醫療實踐深度融合,歸國后率先構建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體系,推動改良根治術式創新,使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創新:讓精準醫療更有溫度
他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應用吲哚菁綠熒光示蹤技術,這項被譽為“醫學GPS”的創新,使前哨淋巴結檢出率突破99.6%,將術后上肢淋巴水腫風險控制在2.1%以下。對于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他獨創“階梯式治療方案”:“早期患者我們打閃電戰,用精準手術快速清除病灶;中晚期患者則要打持久戰,化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形成立體攻防體系。”這種形象化的溝通方式,讓復雜醫學決策變得清晰可觸。
患者關懷:診療室里的生命藝術
每周三上午的診室,總能看到佟教授俯身傾聽患者的身影。他會將聽診器在掌心捂暖再接觸患者皮膚,查看病理報告時習慣性用手遮擋刺眼的診斷術語。有位患者在感謝信中寫道:“佟教授用彩色標記筆在影像片上勾畫治療路徑,告訴我‘這些紅圈是我們要攻克的堡壘,藍線是守護健康的防線’。”這種將醫學轉化為生命圖景的溝通智慧,讓無數患者在絕望中重燃希望。
學術擔當:架起中外醫學的橋梁
作為《中華乳腺病雜志》編委和亞洲臨床腫瘤學會理事,他主持編寫的乳腺癌診療指南成為行業金標準,卻始終堅持“指南是路標,患者需求才是醫者方向”的理念。他翻譯的《腫瘤學——乳腺癌》等專著,將國際前沿成果普惠中國醫界,而帶領團隊開展的“云上療愈”患者支持系統,更通過VR技術讓臥床患者“漫步”櫻花林,在治療中感受生命美好。
診室墻上懸掛著患者手繡的“杏林春暖”匾額,見證著這位醫者的雙重境界——左手執柳葉刀追求技術極致,右手握人文筆書寫生命溫度。從青絲到白發,佟富中教授始終踐行著“醫學不應是冰冷的儀器與數據,而是醫患攜手穿越風雨時,那柄始終傾斜向患者的傘”的誓言,在乳腺癌防治領域譜寫著仁心仁術的當代傳奇。
供稿|乳腺外科
編輯 | 業務拓展部 王紀言(實習)
責編 | 業務拓展部 張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