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生孩子賴給年輕人,如果我們這代人也這樣說,那實在有點對不起我的經歷?!?/strong>
逼近3個億的單身人數,平均每四個人里,有一個便是單身!
愈發增加的單身人數,2024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減少49.8萬對的新婚登記,因為單身所以“一人食”引發的“孤獨經濟”,年輕人怎么便是不婚不育?
或超3億人
實際截至到2022年,我國的的單身人口便已經突破了2.4億,而結合多家預測,2024年單身人口或超3億人不成問題,而其中單是在25歲-29歲適婚年齡的群體比例或超60%。
高比例的適婚人群,或超3億人的單身數字,是哪里的問題,卻是令外界調侃,“孤獨經濟”或成未來社會主流之一。
甚至此前2021年教授梁永安便直言,“90后和00后是最不適合結婚的一代”,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劉汶蓉同樣坦言,如果以前奉行的“先成家后立業,那當下的年輕人便鞥希望‘先立業后成家’”。
一如溫鐵軍所闡述,這單身青年不婚不育,這問題的根源本就不在年輕人!
實際,討論于單身青年是否愿意婚育,“讓年輕人如何回歸愛情”卻更像是新課題,簡單來說,婚姻的經濟功能要比個人滿足情感重要的多,即使愛情是婚姻的前提,但這付出的“壓力”可并非低。
縱然是“愛情”二字,最早也只是出現于1908年的《辭源》,更不必說古代常聞的“包辦婚姻,父母媒妁之言”。
而根據這傳統的延續,這婚姻并非只是兩個人談情說愛這么簡單,而是要匯聚資源,整合資源,甚至進行勞動分工,以積累比單身時更多資本。
好比對方的家庭條件,家里人父母的工作,家中親戚所屬的社會層面,社會地位,雙方又是否“門當戶對”。
女方父母會憑借男方條件來為女兒未來生活條件做保障,男方父母會根據女方家庭來判斷是否和自己的兒子婚姻適配。
總之,婚姻已然作為未來投資的一部分,但隨著如今青年群體社會身份和職業身份難以穩定,自然也便導致這愛情“價”更高了,愛情又是婚姻的前提,愛情“價”高,又如何說進入婚姻?
且這“價”高,分散的領域可就多了。
“退行”選擇
很簡單的例子,社會在發展,青年群體思想在進步,但依舊繞不過這傳統之下,“結婚有房有車”的論題。
相較于“有車”,“有房”卻是最為關鍵,即使是如今在外奔波的年輕人,也同樣為“買房”而執念。
即使放入“年輕人買房清單”原因,“結婚”因素也終是排的上前三名,而其中男性為“結婚”買房的比例比女性要高出16%,為“生孩子和孩子上學”買房比例要比女性高出1.7%和2.8%。
但也同樣地,未婚、一線城市、男性年輕群體,買房意愿低。
高昂的房價比例同不穩定的工資標準,74.8%青年群體感受到住房壓力便是其中一大難題。
而這另外,高價的彩禮和酒席,依舊是壓在單身青年身上的神經。
中國人大2023年調研兩個月數據可知,結婚花費的平均值達到33.04萬,而這個數字,即使是按照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2萬元來說,足足是8倍多。
高額度的比例,年輕人吃不消才是問題。
以河南某地張女士結婚舉例,婚姻現場布置便要2.3萬,婚紗禮服2.7萬,此外結婚所用婚紗的攝影、攝像、主持人、化妝師聘請的費用便達到3萬多,而這另外的酒店便要花費20多萬......
而另外一位在內蒙古三線城市的劉女士,婚禮花費同樣近乎30萬,“實際花費遠超預算”成為不少新婚夫妻的共鳴。
更不必說,結婚后年輕人所需要負擔的“教育成本”。
單是以教育支出來說便占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這只是平均比例,農村基本占據56.1%,城鎮占據在36.2%。
對孩子教育的精力付出、資金支出、時間成本都是存在的問題。
且當下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時代,養老同育兒的壓力,經濟的不穩定,結婚又是兩個家庭的考量,價錢高、代價高也便促就了這愛情實在是“價高”。
自然,這當下的年輕人,從“愛情是婚姻前提”的愛情上,便因“價高”失去了戀愛的力氣,又何來后來的婚育?
加上如今這時代在變化,年輕人思想在變化,因“價高”被認定“不穩定的未來婚姻投資”開始使得年輕人“婚姻觀”產生變化。
有相關數據披露,72%單身青年認為婚姻并非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實現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才是更重要的,且認同該觀點的人群比例,相較于5年前足足上升23%。
而對于“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年輕人選擇“叛逆”,85%的人不接受,且92%人厭惡“啃老”,顯然,當代年輕人極強的獨立意識,對婚戀看重自主權。
終是同“婚姻價高”有所緊密關聯,高額的婚姻花費,婚禮舉辦、酒店訂座、彩禮,到購房壓力,年輕人不穩定的經濟狀況,婚姻是兩個家庭,還需要雙方父母的經濟支持。
當下或超過3億人單身的群體,選擇不婚不育,如今再看,或許是年輕人“后退一步“的選擇。
而顯然,對于當下單身群體來說,婚姻已然不是人生的必答題,而是一道選擇題,甚至愛情都成為后備選項。
也如相關專家所言,相較于詢問年輕人為何不結婚,讓年輕人如何回歸愛情課題本身,怕也是其中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