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為王的年代,有誰會細細沉淀,真正擔得起“老戲骨”的稱呼?
作為“老戲骨”不僅需要演戲過關,還要能被大眾接受才行,
那么如果只會演一種角色,模式化表演的演員,也能被叫做“老戲骨”嗎?
這幾位演員都在各自領域有著經典形象,但是現在卻面臨著無戲可拍,口碑直線下滑的情況……
張鐵林
早期的張鐵林憑借其顏值,也是收獲了一大批的粉絲,或許現在的奶油小生和他相比都要遜色一些。
即使他名氣高漲,演了一輩子的戲,直至今日也沒有拿上知名度較高的金獎。
出道以后,他在歷史類作品中,飾演了恭親王奕訢一角,憑借歷史正劇中的沉穩表現迅速嶄露了頭角。
在80年代武俠劇熱潮中,他也曾蹭過這波熱度,在《書劍恩仇錄》等作品中,他飾演的江湖豪俠也是讓人耳目一新。
他在《漢宮飛燕》中,飾演了漢成帝劉驁,他儒雅氣質和細膩情感生動刻畫了一個歷史上的帝王。
1998年是改變他命運的一年,他因《還珠格格》乾隆一角爆紅,將威嚴與慈父形象結合,成為觀眾心中“皇阿瑪”代名詞。
這部電視劇一舉拿下兩年的收視冠軍,與此同時這部電視劇在帶給他榮耀的時候,也讓他陷入了演戲的固有模式化,
盡管此時已有觀眾指出其“吹胡子瞪眼”的夸張表演傾向,但因角色適配度高,爭議尚未發酵。
后來他先后接下了多個類型的影視作品,但卻通通轉型失敗,他的演繹方式被觀眾“三板斧”套路。
吹胡子、瞪眼、梗脖子,貫穿了他大部分角色,無論是古裝帝王還是現代精英,他均沿用相似表情和動作。
去年,他和老搭檔王剛、張國立一同合作的電視劇《老家伙》開播了,這個陣容搭配讓人夢回《鐵齒銅牙紀曉嵐》,引起一系列回憶殺。
但他在其中的表現依舊讓大部分影迷失望,被指依賴夸張表情而非內心刻畫,飾演總裁時“全程端架子”,缺乏細膩層次。
相比于其他兩個老搭檔富含層次的表演,簡直是毋庸置疑將他的演技碾壓,本來是神作的一部作品,
無奈他在其中的表演實在欠佳,讓人頻頻出戲,感覺還是“皇阿瑪”在演戲。
十年前,從《我是特種兵》將軍旅題材帶火,自那以后此類作品像是“開了掛”一樣,層出不窮。
一部《火藍刀鋒》中楊志剛飾演的蔣小魚,從油滑漁夫到海軍英雄,他的成長歷程讓觀眾感同身受,成為國民度最高的角色之一。
此后他便被更多人熟知,他硬朗的外表和代入感極強的演技,收獲了一大批影迷。
再走紅后他又出演了多部作品,觀眾慢慢回過味來,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
他在演戲時語速緩慢、抑揚頓挫分明,一字一頓像背書一樣,多個角色臺詞節奏高度相似,讓人十分出戲。
他出演的角色類型重復率極高,長期飾演“痞氣硬漢”“熱血青年”,時間長了讓觀眾覺得有些視覺疲勞。
但實際上,他的模式化表演是有原因的,他曾公開表示“演員需保留個人特色”,
他認為“多變并非唯一標準”,并稱模式化是“風格化探索的代價”,堅持用適合自己的模式去演戲。
令人意外的是郭靖宇導演竟然是他的親哥哥,雖然兩人姓氏并不相同,但是兩人卻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怪不得他是郭導的御用男主,但是同時哥哥長期為他量身定制合適的角色,導致他戲路十分受限。
前幾年,他出演了《唐朝詭事錄》,憑借這部劇他的演技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但是距離“老戲骨”還是需要自身好好地沉淀。
看來即使是導演的親弟弟,沒有真本事還是會別人吐槽,讓人不禁感慨“打鐵還需自身硬”。
黃磊
前段時間,黃磊參加的綜藝被人考古挖了出來,大家對其“做飯好吃”的形象進行了質疑,懷疑他塑造的形象難道都是假的?
他出生于一個藝術世家,6歲便首次登上了舞臺,成年后更是考入了北電進行系統性的學習。
1999年他在《人間四月天》中飾演詩人徐志摩,他生動形象地演出了儒雅浪漫的民國詩人,再加上他清爽俊美的外表,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高起點加上他的演繹天賦,本應該事業一帆風順,卻在中年讓人吐槽戲路單一。
2014年后他專注于塑造“碎嘴中年暖男”形象,這些角色均以“結巴說教、愛做飯、怕老婆”為標簽,讓他的戲路越走越窄,演戲過于模式化。
2015年起連續參與《極限挑戰》《向往的生活》等知名綜藝,塑造的“神算子”“黃小廚”人設深入人心,導致觀眾對其影視角色產生認知固化。
當他嘗試飾演《縣委大院》縣委書記呂青山時,讓觀眾感覺像綜藝里的“黃小廚”下鄉視察。
他的表演模式被他自己局限住了,若想突破標簽,還需要做出許多更大改變,離“老戲骨”恐怕還差得遠。
趙雅芝
在今年的蛇年春晚中最驚艷觀眾的一幕,無疑是葉童和趙雅芝牽手出現在熒幕中,讓人直呼“許仙與白娘子”回來了,
盡管已經七十多歲,但是趙雅芝的面龐依舊優雅,讓人看不出歲月的太多痕跡。
她飾演的“白素貞”在觀眾心中封神,她融合了戲曲身段與影視化表達,創造“半戲劇半影視”的獨特風格,至今無翻拍版本能超越。
但是仍有人批評她蘭花指、輕移蓮步、眼神流轉等戲曲化肢體語言貫穿多部古裝劇,每一部劇配上她的肢體動作都好像是京劇。
她輕柔緩慢的語調在《上陽賦》《不完美的她》等劇中仍被沿用,觀眾吐槽“仿佛白娘子穿越到現代施法”。
很多觀眾還是出于情懷將她視作“老戲骨”、“女神”,但是她的演技相比于很多實力的老演員還是差一大截……
周迅可謂是真正的天賦型演員,剛一出道就以其靈動的形象迅速走紅,在影史上留下了許多經典形象。
王家衛、許鞍華等知名導演都盛贊她用功且富有創造力,巴黎電影節評委更是稱其表演“具有文學性美感”。
但是部分觀眾認為她表演依賴天賦而缺乏技巧,尤其在臺詞節奏、肢體語言上存在嚴重模式化傾向。
近年部分作品中,她被指出存在“搖頭晃腦”“嘟嘴咬字”等慣性肢體語言,讓人頻頻出戲。
古裝大戲《如懿傳》是她演藝生涯中的一道坎,開篇少女戲份被批“強行裝嫩”,低沉嗓音與角色設定產生割裂感,“中年嗓+干癟臉”難以代入青櫻的少女形象。
她模式化演戲,按文藝片方式詮釋角色,強調情感壓抑,缺乏宮斗該有的心機與謀略。
雖然自出道至今,她已接連拿下不少獎項,但是模式化演戲問題嚴重,距離“老戲骨”一稱呼還欠些火候。
靳東
自《偽裝者》現象級大火以后,一眾主演便紛紛走紅,在其中飾演“大哥”的靳東也進入到了大眾視野。
他對明樓的多層次演繹,兼具了特工冷酷與兄長溫情,成為他口碑巔峰之作,吸引無數粉絲。
但接下來他的代表作,無論現代劇或諜戰劇,均以“梳油頭、西裝革履、說教式臺詞”的精英形象出現。
大多數影迷認為他角色同質化嚴重,仿佛復制粘貼,讓人視覺疲勞。
每次看到他出演的電視劇,甚至不用看畫面,就知道他飾演什么樣的形象。
有學者評價他的表演太過于依賴人設紅利,而缺乏深層人性挖掘。他若能平衡市場偏好與藝術追求,仍有希望打破“叔圈霸總”的固化標簽。
演戲這么多年卻兜兜轉轉都在演“同一個”角色,即使演技過硬,也確實很難被稱為“老戲骨”,希望他能多多突破自己盡快轉型。
希望各位演員還是能好好沉淀,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舒適圈,給大家帶來更好的作品!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