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作度,時間為量,又一年春風吹拂著大江南北。綠水青山宏美畫卷中,法院人如同俠客,仗法律為劍,助力實現生態關系和諧共生、生態產業蓬勃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到來之際,崇州法院受邀參加了一場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吉林高院主辦,聯動南北三省法院的直播。跨越5000公里,1801萬人次觀看,三省法院共同以司法力量守護又一個春天。
北國之境的吉林,冰雪還未完全消融,冰凌花破冰而出,東北虎豹和遷徙候鳥踏雪而來,知識產權法庭“植”此青綠,雙陽鹿場林下“生金”。五嶺之南的廣東,滿城繁花似錦,姹紫嫣紅,海風和海浪共同擁抱著海岸線上的綠色“國寶”——紅樹林。
而在四川崇州,千年罨畫穿越千年亂紅綠陰,雞冠山上林業改革漫山蔥郁。據《崇慶縣志》記載,崇州在唐代就有植樹造林的傳統。今天的崇州作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地區,創新實施林長制改革,強化古樹名木保護責任,構建多部門協同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經過多年生態修復,崇州2022年森林覆蓋率達42.28%,森林蓄積量451萬立方米,已記錄植物1500余種,動物322種。
為了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崇州法院多措并舉,形成了系統化司法實踐。
強化司法職能,設立專業審判機構,構建多元共治格局,法官工作站入駐林長制辦公室。創新恢復性司法,建成雞冠山、黑石河公園、西河三處修復基地,首創4R(即原態修復、代償修復、替代修復、異地修復4種修復模式)司法修復品牌,探索適用“碳匯”賠償機制。擴大修復效能,堅持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加強司法建議的運用,做實普法宣傳,以“數字法庭”擴大宣傳覆蓋面。主動服務發展大局,攜手崇州市文體旅局,護航綠色經濟發展,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護航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來源:崇州市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