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個為孫燕姿寫出《遇見》的林一峰嗎?
前不久林一峰宣布會在佛山開展他的個人演唱會。消息一出,再次喚醒了灣區(qū)樂迷那份屬于千禧年初的獨立文青時光。要知道上一次林一峰在廣東開展他的個人演唱會,已經(jīng)是 10 年前的事情了。
說到林一峰,也許大眾印象最為之深刻的,是他曾為孫燕姿與陳奕迅寫過《遇見》與《謝謝儂》,這兩首歌也分別成為了兩人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而這還是他合作名單(還有梁詠琪、鄭伊健、蕭亞軒、葉倩文……)的一小部分。
除了為不同的歌手交出作品,林一峰本身也是一位獨立創(chuàng)作人。
從 2003 年成立個人音樂廠牌“LYFE Music”制作自己的首張唱片《我的日記》(又名《林一峰的床頭歌》)開始,林一峰一直以獨立制作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中國香港的音樂圈。
因為聲線清亮獨特,歌曲旋律清新動聽,歌詞可風趣又雋永,與當時中國香港的流行音樂完全不同,所以專輯一經(jīng)面世便深受年輕人歡迎。這種情形因為與當時對岸由文青女神陳綺貞刮起的獨立流行風相似,因此有著“男有林一峰,女有陳綺貞”這樣的說法。
出道至今二十余年,已發(fā)表超過二十張個人專輯(不算合集與現(xiàn)場實況)的林一峰,直到近年也依然熱衷于旅行與音樂創(chuàng)作。仿佛創(chuàng)作的靈感對于他來說就是源源不斷的泉水。
如果要將林一峰超過 20 年的音樂生涯進行劃分, 2010 會是其中一個特別的節(jié)點。
從 2010 年開始,林一峰在音樂上開始進行更多不同的嘗試,包括推出了結合中國傳統(tǒng)意象的《花決》、用專輯向經(jīng)典歌手(徐小鳳、陳百強、林子祥)致敬、與中樂團合作現(xiàn)場、音樂開始嘗試更多流行、搖滾、電子的音樂元素等等,與他熱愛的旅行一樣,他的音樂探索腳步也仍未停下。
而在 2010 年之前,從 2003 年到 2010 年的這段期間,是林一峰以“一峰一人一吉他”的身姿,以樸實的獨立流行唱出那些與城市和旅行有關的事,將粵語獨立城市民謠的清新與優(yōu)美帶到聽眾面前,為自己建立起“城市民謠詩人”名聲的重要階段。下面我們將回顧林一峰在 2003 到 2010 年間,為其奠定中國香港城市吟游詩人地位的原創(chuàng)專輯。
我的日記,2003
《我的日記》(又名《林一峰的床頭歌》)是林一峰獨立制作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正如專輯名所示,歌曲所描寫的事物就和平常日記記錄的事那般平實:雪糕車、青春、泡面、青草地…整張專輯以清新、舒服及簡單的編曲手法演繹,悅耳的旋律,趣味的歌詞,是林一峰寫給自己的私房歌。當中也收錄了林一峰自己作詞作曲,但先由香港女子二人組合 At17 演唱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推薦:雪糕車,19,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游樂,2003
與《我的日記》同年發(fā)表,林一峰首次在創(chuàng)作專輯《游樂》中提出“Travelogue”的全新概念,以“出游的快樂”為出發(fā)點寫出旅途路上遇到的點點滴滴。相比《我的日記》,音樂的編制與風格有所豐富,但一切依然以簡單動人為主。也是從這張專輯開始,林一峰“游吟歌者”的印象開始出現(xiàn)。《離開,是為了回來》——也許是他最為樂迷熟知的歌,正是收錄在這張專輯中。
推薦:離開,是為了回來;應該拍下照片;微涼
一個人在途上,2004
延續(xù)在《游樂》中提出的“Travelogue”概念,林一峰再一次用旅行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寫歌,自在唱游。而有所不同的是,在這次的“旅途”中,林一峰選擇以感情為主要脈絡,講述二人之間的相戀、思念、分離與寂寞。在這張專輯中林一峰加重了粵語歌的比例,使得《一個人在途上》反而成為了他當時最為本土化的作品。歌曲〈冷熱之間〉成為了林一峰第一首電臺冠軍歌。
推薦:沒有夏娃的伊甸園;冷熱之間;一支煙的時間
你今日拯救地球沒呀?,2005
《你今日拯救地球沒》(又名《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收錄的是林一峰 2005 為與演員蘇玉華合作的音樂劇場《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所創(chuàng)作的新歌。由于音樂劇是用輕松的角度探討了生與死的成人童話音樂劇,因此在內(nèi)容上除了切合音樂劇的主題之外,歌曲也盡量以淺白與童真的角度去詮釋,是與林一峰自己的音樂有所不同的創(chuàng)作,既有趣致的一面,也有打動人的一面。
推薦:靜止;時間河;純色
生活,2007
林一峰首張雙唱片國語原創(chuàng)專輯,收錄了 15 首全新的作品。在這張專輯中林一峰將作品分為“自嘲式的自戀”與“自虐式的自省”兩個部分,如專輯名字所示,歌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對人們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如廚房、抽煙、喝酒、旅行、父母、童年等的所思所想。獨立完成專輯的制作、封套設計等工作,林一峰說他想證明一件事:“以粵語為母語的香港歌手,也能創(chuàng)作并演繹出一張品質(zhì)上乘的國語專輯”。
推薦:廚房;有一種朋友;魔鬼與我同生
城市旅人,2008
在 2008 年發(fā)表的《城市旅人》中,林一峰以中國香港在地人的地道文化為題,提出“留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旅行”,將在自己成長的城市中旅行的所見所想譜寫為歌。專輯以“過去”、“現(xiàn)在”、“將來”為講述了曾被人稱為“九龍皇帝”的曾灶財事跡的〈涂城記〉,也有濃縮自身成長經(jīng)歷的〈紅河村〉。除此之外專輯中的〈象鼻尾貓〉也成為了他當時第一首兩臺(商業(yè)電臺、新城電臺)冠軍歌。《城市旅人》也是當時“旅行三部曲”的終曲(多年后延續(xù)旅行概念推出了第四部曲)。
推薦:象鼻尾貓;紅河村;SMSNICQ
思路,2009
林一峰繼《思生活》之后的第二張雙唱片國語專輯。但在《思路》中,林一峰跳出在地生活的視角,首次用國語創(chuàng)作來發(fā)展“旅行”的概念,將創(chuàng)作的足跡從中國香港發(fā)散至維多利亞,再從澳大利亞紅沙漠到中國大陸的廈門鼓浪嶼,足跡遍布全球。將“離家”與“回家”的概念完整地置于林一峰的這個孤獨星球。也因為概念的宏大與自身的成熟,林一峰在《思路》中已經(jīng)逐步跳脫之前單一的城市民謠印象。
推薦:游子意;不屬于我的鄉(xiāng)愁;老榕樹
在林一峰 2005 年為音樂劇《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中,有一首名為〈時間河〉的作品,那是一首主題為“給離開了的人”的歌。有意無意地,“時間河”也正是林一峰即將到來的演唱會的主題。恰好相隔 20 年,順著時間的河一路漂流的林一峰,終于在我們的身邊停留了。
“好好記低這剎那
It's time It's time”
*微信編輯:江月痕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投稿、合作: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