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犀牛 Aeneas
【新智元導讀】如今,哈佛斯坦福這類頂尖名校的中國畢業生,開始向DeepSeek等中國AI公司瘋狂投簡歷了!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則被曝出直接質問斯坦福、CMU等六所大學:為何招收如此多中國學生參加STEM項目?并且要求上交所有中國學生信息。
曾經,硅谷大廠令許多美國TOP大學的中國優秀畢業生心生向往。
如今,這些來自美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們,竟開始紛紛向中國的AI初創公司投簡歷了!
原因正如你所想的那樣:DeepSeek的全球爆火,一下子同時提升了一大批中國新興AI創業公司的知名度。
同屬「杭州六小龍」的游戲科學、強腦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宇樹科技,也隨著DeepSeek的知名度,在全球名聲大噪。
群核科技的公司聯創兼董事長Victor Huang表示,過去幾年,公司招聘中國大學畢業的工程師都很困難,但如今,清華、北大、浙大等頂尖高校的人才,甚至斯坦福、哈佛的畢業生,都開始投來簡歷,并且有一些已經入職。
與此同時,就在上周,美國國會眾議院考慮立法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留學簽證之后,全新一輪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無理行動開始了。
據悉,當地時間14日,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John Moolenaar已經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向六所美國知名大學校長致信,要求他們在4月1日之前,提供所有中國籍學生的詳細信息。
「美國的學生簽證制度已成為特洛伊木馬」
具體包括這些學生曾經就讀的大學名稱、學費資金來源,以及他們在學校進行的研究類型和參與項目。
這六所大學,分別是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普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都屬于美國最活躍的研究型大學,招收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美國議員致信TOP高校:請上交所有中國學生信息
目前,這封信件已經在美國委員會的官網上公布。
根據信件內容,美國眾議院對于這六所大學發出了質疑:招收這么多中國學生參加STEM項目,這合規嗎?
并且,要求校方在對涉及中國留學生的14個問題做出詳細答復。
1. 提供一份貴校中國籍學生之前就讀的所有大學的列表,包括他們的研究隸屬關系。
2. 說明這些人的學費來源(例如,個人財富獎學金、中國人才招聘計劃、中國政府補助)。
3. 確定中國留學生在貴校進行的研究類型及他們參與的項目。
4. 列出所有包含中國國家參與者的大學項目,并附上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
5. 提供目前有中國國籍學生參與的實驗室和研究計劃的列表。
6. 提供貴校申請者、錄取者和注冊者的按國家細分情況。
1. 中國國民占該大學研究生總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2. 研究生項目總學費收入中有多少百分比來自中國籍學生?
3. 有多少比例的中國研究生參與了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
4. 你們大學是否有政策防止外國公民參與與美國政府資助項目(例如,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國防部、能源部、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研究)相關的工作?
5. 有中國國民參與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嗎?
6. 該大學是否有監控機制來追蹤外國學生參與具有軍事或雙重用途的研究?
7. 大學教師與中國境內機構或研究實驗室之間存在哪些合作?
8. 有沒有中國研究生披露過參與中國支持的人才招聘和培養計劃、政府資助或企業支持的資助項目?
9. 對中國公民注冊出口管制課程(例如,高級半導體工程、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工程)是否有任何限制?
10. 你們大學的中國畢業生有多少百分比留在美國,多少百分比返回中國?
11. 中國國民是否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技術、航空航天和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中占比過高?
12. 申請敏感研究項目的中國公民是否需要接受任何背景審查程序?
13. 是否有任何教職員工與中國機構或研究人員保持研究聯系?如果有,中國的哪些大學和/或研究人員?
14. 有多少中國STEM畢業生回到中國,他們通常加入哪些行業或機構?
甚至,Moolenaar聲稱有些中國研究人員,是被有意「安插」進美國頂尖機構,接觸敏感技術的。
但是眾所周知,許多美國的名牌大學在經濟上嚴重依賴外國留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帶來的巨額學費收入,更是撐起了許多學校財政收入的大頭。
對此,Moolenaar表示,美國留學簽證制度已經成了「特洛伊木馬」,讓研究人員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頂尖研究機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他還提到,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25%的中國研究生會選擇移民,因此有大量關鍵技術人才回流到中國,這就讓美國大學成為了「中國技術崛起的培訓基地」。
總之,美國大學為中國培養研究生的做法,是在犧牲美國為代價,助長中國的技術野心。
而就在上周,共黨議員Riley Moore更是宣稱「中國利用美國的留學簽證計劃」,因此呼吁在美國立法,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留學簽證。
在這種態勢下,中國人才的回流趨勢,未來或許會更加明顯。
美國名校畢業生,反向給中國公司投簡歷?
今年年初,DeepSeek燒起的那一把火,如今依然顯示出強烈的后勁。
不僅讓硅谷精英們重新認識了來自東方大國的AI技術,也讓包括哈佛、斯坦福在內的美國頂尖院校是畢業生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畢業去向。
如今,這幫精英畢業生們正蜂擁向DeepSeek之類的中國公司投遞簡歷。
要知道過去他們通常都是去到金融、咨詢或者學術領域工作的,去科技行業也主要集中在像美股「七姐妹」這樣的大廠。
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大洋彼岸。
「跟過去幾年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前就連從中國大學招聘工程師都挺費勁?!雇瑯游挥诤贾莸娜汉丝萍悸摵蟿撌既思娑麻LVictor Huang說。
在被貼上「杭州六小龍」的標簽后,這些公司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自那以后,招聘變得容易多了,Victor Huang透露。
不只是斯坦福、哈佛的畢業生,中國日益崛起的初創科技公司更是受到了國內一眾頂尖高校人才的青睞。
通過國內的一些招聘網站上可以看到,DeepSeek提供的崗位起薪普遍在3萬元以上,最高甚至達到了9萬元。
看來吸引這些國內外頂尖畢業生的,不只是像DeepSeek這樣的公司追求頂尖技術的信仰,高薪也是極具吸引力的一環。
隨著各行各業加速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全球AI人才也正出現短缺。
機器學習和具身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人才需求遠遠超過了供給。
Victor Huang就表示,他們計劃新增近100名專攻最新AI技術的工程師,以跟上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
中國AI精英,重新思考夢寐以求的硅谷工作
如今,美國和中國的AI頂尖人才搶奪戰,已經越來越白熱化。
而愈發嚴重的制裁,讓許多渴望獲得美國工作、接觸最先進技術的AI精英們,重新站在十字路口。
在24年底,外媒「Rest of World」就曾報道:中國的AI精英們,正在重新看待曾經夢寐以求的硅谷工作。
在Meta從事AI開發和機器學習相關產品的Ming Chang表示,對于從事AI行業的中國研究者來說,如果有機會,肯定還是更愿意來美國頂尖公司工作。
然而,中美科技戰的加劇,導致了對華人學者更嚴厲的審查,這些障礙可能會導致美國頂尖公司失去最優秀的AI人才。
要知道,中國培養了全球近一半的AI人才——相比之下,美國才占18%。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美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水平國際STEM人才來源國。
Macro Polo智庫24年3月發表研究顯示,中國高校培養了全球近半頂尖AI人才,而美國僅有18%
來自上海的31歲微軟軟件工程師Zhou Yijun表示,如今自己對于在2018年選擇定居加拿大而非美國的決定,感到非常滿意。
2015年,他在國內一所TOP大學本科畢業后,曾擔任匯豐銀行的軟件工程師。當時他希望申請到美國的學校讀CS碩士,然后定居當地。
不過,當時特朗普不友好的移民政策,讓他改變了這個念頭,轉而選擇加拿大。他在溫哥華拿到了CS碩士學位,加入華為在當地的計算機視覺團隊,然后在2021年跳槽到微軟。
他對如今在溫哥華的生活感到十分滿意,盡管他也承認,如果當初去美國,或許會有更多工作機會,拿到更高的薪水。
美國的種種限制政策,在中國STEM研究者中引起了恐慌,打消了許多人在美國定居的念頭,甚至營造出一種他們在美國大學不受歡迎的認知。
而包括谷歌和OpenAI在內的硅谷公司,也正在加強對潛在員工的安全審查。
科技移民咨詢公司Boundless Immigration的CEO兼創始人Xiao Wang表示,美國的「十年前和今天有天壤之別」。
在如今的后疫情時代和后低利率時代,科技公司正在裁員,意味著他們無法像以前那樣快速地為員工申請綠卡。
對中國申請人的嚴格審查以及不斷上升的簽證拒簽率,使中國公民在美國工作的難度大大增加。
五位在灣區科技巨頭工作的員工透露說,從事AI和機器學習的中國員工很多都會面臨深度背景調查,從而導致簽證等待時間更長,并且在重新進入美國時經常被刁難。
甚至在加拿大也是如此。
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Google DeepMind高級研究科學家Wenhu Chen表示,近年來,對中國籍STEM人員的背景審查更嚴了,導致他失去了四名才華橫溢的博士生。
「那些研究背景較強、發表過幾篇論文的學生,都會面臨更長時間的審查」。
由于以上種種障礙,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技術人才選擇留在國內。
一位拒絕了微軟提供的工作機會的中國員工向「Rest of World」表示,自己對國內的AI生態系統和科技就業市場充滿希望。
如今,中國擁有全球頂尖AI研究人員的47%(在2019年則是29%),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全球頂級人才在中國本土企業工作。
有不少人已經感覺到:在美國,正在出現一場「完美風暴」,擾亂中國STEM人才流向美國的趨勢。
不止AI公司,還有學術機構
而且,不止是美國名校的中國畢業生,連美國本土研究者,都開始反向來中國求學和工作了!
今年1月,四名斯坦福人入選了Schwarzman學者,他們將前往中國攻讀研究生學位 。
2025-26年斯坦福Schwarzman學者分別是(從左上順時針方向):Nesrine Mbarek、Bryan Monge Serrano、Truc Cam Nguyen和Galen Jiang。| 圖片由全球獎學金辦公室提供
斯坦福Schwarzman學者項目是一個為期一年、全額資助的研究生獎學金,獲獎者將在清華大學Schwarzman學院攻讀全球事務碩士學位。
今年的獲獎者Bryan Monge Serrano是一名主修數據科學、輔修東亞研究的大四學生。他希望深入了解中國與其他全球地區之間的跨國發展。
他說:「我在紐約法拉盛——我的家鄉,也是紐約的一個唐人街——親身經歷了中國公司的私人開發項目,也看到了『一帶一路』給我父母的祖國薩爾瓦多和其他地區帶來的改變?!?/p>
Monge Serrano表示,他渴望將美國、中國與其他地區連接起來,還希望將自己的技術背景帶入項目,探索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
當然,現在許多申請加入DeepSeek、群核科技這類國內初創公司以及來中國深造的畢業生中,有很多是面對美國移民政策日益不確定的中國學生。
在這種壓力下,他們選擇回國工作而非前往華爾街或者硅谷。
這些選擇回國的人才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有些甚至放棄了硅谷大廠的工作回國發展。
當下,中國科技正處在各個領域不斷爆發的時期,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最近爆火的「杭州六小龍」和清華、浙大這種世界頂級的AI研究機構。
急速躥升的知名度,不僅幫他們更容易招攬到海內外最優秀的人才,也擴展了他們與全球資源交流的機會。
借著人工智能的強力變革,期待國內能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杭州六小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其中。
參考資料:
https://theedgemalaysia.com/node/748651
https://news.stanford.edu/stories/2025/01/four-from-stanford-named-schwarzman-scholars
https://restofworld.org/2024/china-us-immigration-policy-ai-talen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