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薪30萬究竟算不算高的話題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就什么是高薪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不過就在網絡上“吵翻天”的時候,武漢大學以60萬年薪外加兩百萬的安家費出手了,將年僅29歲的德國海歸博士趙莽挖到了自己懷里。
那么這位歸國博士究竟有何能耐?能夠讓武大為他豪擲千金?
他又為什么能夠在僅畢業一年就成為武大聘請的最年輕的正教授呢?
人才爭奪大戰
學術圈,可算是被武漢大學的“重磅消息”驚得回不過神。
年僅29歲的海歸博士趙莽,即將以正教授身份空降珞珈山,成為武漢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這個消息一出,讓網友集體破防:“原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嗎?”
不少網友表示:29歲當正教授?這讓那些五六十歲才評上副教授的人情何以堪?
“看看人家的29歲,我29歲還糾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滿減券呢!”
如此強烈的對比,讓吃瓜群眾紛紛酸成了檸檬精。
更有人表示,光是這一筆安家費,就夠我們全家活一輩子,一個人活三輩子了。
在普通人眼中,這樣的待遇已經算是“天價”了,是多少人可能一輩子都觸及不到的數額。
假如換算一下,按照平均每人每月工資5000元來算,一年到頭來刨去日常生活開銷才能拿個不到六萬元。
由此可見,200萬的安家費和60萬的年薪,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多么的遙不可及。
這么高的人才費用到底是個什么樣兒的概念呢?
有網友在評論區給出例子,年薪六十萬大概就相當于月薪五萬元,這還不包括科研獎金和研究項目的分紅,以及亂七八糟的各種補貼。
200萬的安家費,意味著可以在武漢的核心地帶買下不錯的大房子。
武漢大學還做出承諾,將在趙莽入職之后幫助他快速組建團隊,并分配給他8個博士生的指標。
趙莽的入職待遇,堪稱學術圈新人的頂流配置,看來武漢大學,真的是在招攬人才方面下了血本了。
不過除了武漢大學愿意花費重金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為趙莽提供了誘人的待遇,那就是小米公司的ceo雷軍。
作為被武漢大學哺育的學子,雷軍在有所成就之后特意在學校設立了“雷軍卓越獎學金”,向趙莽及其他未來的團隊注入資金30萬元。
獎金雖然不高,但卻有更深一層的意味:可能會得到小米的支持以及其內部技術前輩的指導。
種種優待,給了趙莽一針“強心劑”,讓他足以安心留在祖國發展。
趙莽的開掛人生
不過,面對武漢大學為趙莽開出高昂人才引進費用的條件,也有很多網友們提出了質疑:
趙莽不過是畢業沒多久的“毛頭小子”,無論是從實操經驗或者從教學能力上,肯定比不過有十多年積累的“老人”。
又是給組建團隊,又是給予正教授頭銜,比國內同一步驟下的年輕人平均年齡,提前了整整十五年,這份豐厚的條件究竟趙莽能不能配得上呢?
事實上,趙莽本碩博連讀八年,畢業于薩爾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但是很多人只對德國的慕尼黑、海德堡等大學耳熟,不怎么出名的薩爾大學根本沒有聽過。
因此也有網友質疑,這不會是“水分含量”很高的那種大學吧?
畢竟這些年為了給學歷鍍金,而專門跑到國外留學的學生并不在少數,讓網友們有所擔心也是正常的。
其實,薩爾大學并不是什么不知名的大學,它的計算機專業在整個德國可以排進前五。
而趙莽的研究方向“密碼學”,在歐洲稱得上是頂級級別。
況且大家也都知道,在歐洲,向來是入學容易,畢業難。
有多少人滿心歡喜的進入學校,結果在畢業季遇上了“地獄級別”的論文和課題關卡,遲遲畢不了業。
相比較之下,趙莽真的順暢多了。
闖過了最難的畢業大關,還能在29歲之前就取得博士學位,其導師還是德國信息安全與通訊領域的泰斗,人生的buff簡直疊滿了。
不僅如此,趙莽早在入學期間就已經發表了多篇期刊論文,多數是在頂級期刊上。
甚至還有研究被列入到了其專業的必讀文獻當中。
其理論與實踐經歷包括但不限于:
參與微軟安全響應中心等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的“開發后量子安全身份服務”項目;
任國家計算機學會A類信息安全國際頂級會議ACM CCS 2024程序委員會委員、以及其網絡國際頂級期刊 IEEE/ACM ToN 2024與信息安全國際頂級期刊 IEEE TIFS 2025審稿人等等。
他在A類信息安全國際頂級會議期刊共發表5篇論文,其中一篇獲得僅有百分之一概率的論文獎……
而且要知道的是,不止是我們國家的高校在爭奪這位人才,就連許多歐美名校也搶著開價。
要不是武漢大學祭出了“校友情懷+相對自由的科研環境+鈔能力”以閃電般的速度簽約下了趙莽,恐怕這“搶人大戰”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不少網友感嘆:前腳剛畢業,后腳就被各大公司和名校爭搶,這哪里是找工作,分明是現實版的《令人心動的offer》。
當然,除了這份誘人的條件待遇之外,趙莽本身也關注到了國內密碼學科的發展。
他表示,國內這塊兒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更需要他這樣的人為祖國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豪擲千金是否值得
那么,為何武漢大學不爭搶其他專業的人才,偏偏對趙莽這樣的人才“情有獨鐘”呢?
在趙莽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出一二。
據他所說,他所研究的方向正是在去年電影《解密》中的密碼領域,所謂密碼學,在數字世界中與“防盜門”無異。
特別是當下正是數字化的智能時代,人們在享受著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優勢與便利的同時,各種信息也面臨著被泄露、篡改、非法利用等風險。
不完全統計,全球平均每天都在發生上萬次的數據泄漏,除了學校、企業,就連國家都得為了網絡安全下功夫。
“你以為詐騙電話為啥知道你叫啥,家住哪里?”
趙莽在采訪中化身科普達人:
“假如密碼學停留在原地一直沒突破,而人工智能卻在一直發展,那么未來的AI很可能連你早餐吃啥都能算出來!”
這話一出,讓不少網友才意識到信息安全有多么重要。
恰恰信息安全的背后就是密碼學在支撐,在信息這場現實版的諜戰中,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著用密碼學來為大家的操作保駕護航。
趙莽所研究的“后量子密碼”,被稱作可以對抗“AI黑客”的絕殺武器,被許多實驗中心與企業關注。
值得說的一點是,趙莽正在打算跨界研究實現新的突破。
他將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與密碼結合的領域,這一研究未來可能會被用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
而雷軍旗下的小米也正在朝著此領域開拓,也許以后趙莽能先來一波試驗。
除了上述的有形收益之外,面對“花費重金來吸引人才究竟是不是一種資源浪費?
究竟值不值得”的相關爭議,武漢大學也側面回應了大家,那自然是值得的。
引進一位行業內的頂尖人才,可能會帶動一個學科,甚至是帶動一個行業的崛起。
光是武漢大學的計算機學科排名,就有望搶奪目前國內第一的位置,其學術影響力或許有可能沖刺世界TOP100。
另外在這波操作的影響下,可能會吸引許多新生來到武漢大學學習。
其次是這些密碼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很快應用到金融、軍事等高價值的重要領域,實現成果變現。
假如這一切成為現實,那么60萬的年薪和200萬的安家費算什么。
與預期收益相比,可能花費的連掙回來的零頭都不到。
當29歲的趙莽入職武漢大學開啟全新篇章,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待遇多么好,對方的開掛人生如何,更應該關注到這一場“人才戰”。
畢竟,在現在非常容易“裸奔”于互聯網的時代,太需要像趙莽這樣的人來守護信息安全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