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大爺,今年58歲,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就是有個毛病,特別喜歡吃咸菜、腌肉這些高鹽食物,而且頓頓飯離不開這些。他總覺得自己身體還不錯,這些食物吃了這么多年都沒事,就沒當回事。可最近,他突然覺得頭暈、乏力,有時候還會眼前一黑,差點暈倒。家人趕緊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的頸動脈已經出現了明顯狹窄,醫生說這是腦梗的前兆,情況非常危險。
王大爺和家人都嚇了一跳,平時看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這么嚴重了呢?醫生告訴他們,這和王大爺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其實,王大爺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而這些習慣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血管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一、4類食物一定要“挑”
1. 高鹽食物: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血管壁的壓力,長期下來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和狹窄。像咸菜、腌肉、咸魚等腌制食品,以及一些加工零食如薯片、鍋巴等,都含有大量的鹽分,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2. 高脂肪食物:過多攝入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肥肉、油炸食品等,會導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從而增加頸動脈狹窄和腦梗的風險。
3. 高糖食物:高糖食物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引起胰島素抵抗,使得血脂代謝異常,甘油三酯升高,同樣會增加血管病變的風險。像糖果、蛋糕、甜飲料等應適量食用。
4. 酒精:過量飲酒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導致血管收縮功能異常,同時還會使血脂升高,加重血管病變。因此,為了血管健康,應盡量避免過量飲酒。
二、如何通過飲食逆轉頸動脈狹窄?
調整飲食習慣,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魚類、瘦肉等富含營養且低脂肪的食物攝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于維持血管健康;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如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減少血液黏稠度;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多吃一些特定的營養素對血管健康有特殊的益處,被稱為“血管清道夫”。例如,維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壁的損傷;植物甾醇可以競爭性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脂水平;大蒜中的蒜素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通過食用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橙子、檸檬、堅果、大蒜等,來幫助清理血管中的垃圾。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重要成分,過高會導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加重頸動脈狹窄。除了通過飲食調整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外,還可以適當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如燕麥、豆類等,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此外,對于血脂異常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降脂藥物,將血脂控制在目標范圍內。
三、頸動脈狹窄早期有什么征兆?
頸動脈狹窄在早期往往比較隱匿,很多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不適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預警信號。比如,可能會突然感覺面部或手臂麻木、言語不清、眼睛模糊,這些癥狀通常來得比較突然,可能在幾分鐘到數小時內又自行消失,這就是典型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它是頸動脈狹窄的一個重要警示。
還有些患者可能會經歷一過性黑蒙,也就是眼睛突然之間看不清東西,仿佛被一塊黑布瞬間遮住,但過一會兒視力又自行恢復。當斑塊堵塞了供應大腦特定功能區域的血管時,還可能出現一側肢體無力、突然失語、伸舌偏向一側、行走不穩等情況,不過這些癥狀也常常是短暫的。另外,有些患者可能會經常感到頭暈、頭痛,或者四肢有麻木感,甚至會出現視物不清、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等表現,但因為這些癥狀比較常見,很容易被忽視,誤以為是普通的疲勞或壓力大所致。
總之,如果近期頻繁出現上述類似情況,尤其是本身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便盡早發現和處理頸動脈狹窄問題,避免腦梗等嚴重后果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