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人生中除了情義、責任、理想三者,沒什么值得緊抓不放。”
——《長夏記》
撰文 | 寬寬
編輯|晨仔
這本書寫于五年前。2020年夏天開始,2021年秋天寫完。
成稿后,放置數月,修改一遍,再放置半年,再修改一遍,直到一個字都改不掉。最后一版定稿,已是2023年的夏天。
書寫之外的現實人生,正經歷疫情這個世界性的黑天鵝事件。
我隱隱感到,時代會迎來巨變,而自我的世界,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再像這樣以“書寫”安放好一個“二十年”。
念及此,寫作時便尤其純粹、忠實。
一稿只顧“寫出我心”,就像生了一個孩子;修改的過程,又如養大孩子。既想她保持本來的天性,又擔心過于自我,將來不能很好地與世相對。
于是艱難地探尋著一種平衡,一條中道,結果還算令自己滿意。
以為經過漫長時光和心血的養育,等成書時,就能心如止水。
可當收到樣書,即將和它第一次見面,憶起書寫過程內心的那種坦露,心跳便猛烈地加速。只好放下沒拆的包裹,轉身去磨蹭家務來平復......
“寫作”,猶如進入一道結界,獨自在里面任情恣性。變成“書”,結界消失,移至我力所不及的茫茫世界。
去年底,出版人涂涂開完營銷會,對我說:“每個人都非常喜歡這本書,都有不同的理解路徑。”
當時我權當是經驗豐富的出版人,對很難自信的作者的鼓勵。
他遂發來資深編輯偉為的讀后感,她說:
我自己的主觀看法是,寬寬從這本書開始,才真正成為一名作家了。為什么這么說,一個寫作者如果不自我暴露,尤其不肯暴露自己的痛苦,剖析自己的心靈,是沒有辦法讓讀者嚴肅對待的。這本書就做到了,非常真誠......這本書是她真正作品的開始,它是一個分水嶺。
它主要展示了一種可能性,一個人如何通過親密關系,進行自我的探索。從一個理念人,輕飄飄的理念人,落地為更好、更健全的人。幸運的話,會落地兩個人。
我們會認為從這本書中,能看到作者的心靈,人格的能量。也就是說,寬寬,我看到她第三本書的時候,我才認為她在我心里是活了的。
這些評論令我感動。似乎在令自己滿意之外,還能再向前一步。作品能被嚴肅地討論,不止于貼個流行的標簽,這條路走了好久,才站到一個我心中的起點。
書中所記,前后跨度二十年。
從我的17歲,到37歲。這二十年,正如人生四季中的“長夏”。
天地的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若無“長夏”為之化,則草木雖繁茂而果實不成,秋既無收,冬亦無藏。
書名「長夏記」,由此而來,我喜歡這個名字,它是一個恰當的隱喻。
寫作的由頭,如《自序》里頭一句:“我對人生總是全力以赴,試圖讀懂隱含的義理。”
走過的路,不厭其煩地記錄、梳理、思考、總結,想要探尋其中隱藏著何種征兆,何種啟示,何種義理。
作為80后一代、一個平凡的中國女性,由一個鄙視“親密關系”、不屑于“小情小愛”、任性而獨立的自我開始,隨時代的浪潮浮沉,隨命運的河流漂泊,始終不變的是,想要看清自我的底層渴望,想要在任何經歷中都能生長,想要獲得人生自洽的答案。
將這種種探尋,穿起來的那一條線,是持續二十年、至今仍在延伸的、與一個人結成的親密關系。
人們有時稱為“愛情”,這個詞帶著浪漫主義的感性;而“親密關系”,又帶著心理學的指涉。
這些標簽,我總是很難將之內化,內心的隔閡從未消失。
一條路,兩個人,并肩生長的二十年,我更愿把這種聯結,稱作“情義”,一個中國文化特有的詞匯。
情,由感性引動,義,受理性規訓。情義二字,言簡義豐地道盡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養育,互相的陪伴,互相的成全。
《長夏記》書寫的主題,正在這個范疇。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相愛的兩個人,愿將情義凝成星光,照耀彼此的長夜。這是我追求的,理想關系的內涵。
它包含各自的努力,也有天命的賞賜。它帶領我去的方向,從來都是——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一起做樸素干凈的人。
一個人的現實人生與精神世界,常常不相重合,有時甚至背道而馳。
只有過去了、推遠了,能做整體性的回望與思考,才可能探明虛空之中的深層意涵,那屬于道的世界。
如史鐵生在《務虛筆記》中寫道:
如果一個人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來,你會說前途未卜或者前途無量;但要是你站在終點看你生命的軌跡,你看到的只有一條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條命定之路。
人生行過半程,當我回望它,想盡力捉摸那一條命定之路,以期與之相合,以期合于道,這大概是我對人生最強烈的欲望。
蕓蕓眾生,一己的喜怒哀樂渺若塵埃;但由人生內部看,那些獨一無二的經歷、體驗,那些容納了復雜情感的萬千瞬間,那些亮起又黯淡的心念,何嘗不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全部財富。
寫下來,想給我個人的記憶史,作一個深厚的交代。
并且隱約覺得,世界上一定有其他人,有過或正經歷著相似的歷史,偶爾也想向外張望一下,期待聯通某種心靈的共鳴與回響,就像我曾經期待過的一樣。
將二十年的成長史,作這樣一種交代,也是送給女兒的人生禮物。
《長夏記》的故事,止于她能清楚記事的年齡。在此之前的茫茫時空,我一徑寫下,供她將來查看自己的來路。
那些平常說不出的話,就以這樣一本人生記錄來代言——作為女性,永遠永遠,專注務實地發展自己。
年輕時困于“小我”,是必經之路,唯有專注務實地、于內外兩條道路不懈耕耘,一步一步蛻變。人生起起落落,不因表面的繁榮,忽視內功的不足,認清這個世界終究是憑實力說話。
然而以上這些,遠非終途,只是舟楫。
它載著我們突破“小我”之困,進入更廣闊的敘事,如滴水溶于大海,溪流匯于江河,自我的意義,終將在“無我”的事業當中,得以確立,得以實現。
這條路,我仍在走著,《長夏記》記錄了其中的一程。
這條來路,寄望成為她人生的光源之一。
如我一直被前人的光源照亮著:
“就令熒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長夏記》,送給每一位正在成為光的你。
《長夏記》
一條路,兩個人
并肩生長的二十年
人生中除了
情義、責任、理想三者
沒什么值得緊抓不放
寬寬《長夏記》親簽版
本文作者:寬寬,寫作者,中國美學研究者,針灸師。
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撰稿人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