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俄國作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國家,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亞洲文化的影響。這點就體現在俄國主要的產業上。
歐洲國家作為海洋文明的繼承者,大多數以商業為主。俄國在這一點上就受到了亞洲文化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
尤其是養馬業,在俄國的農業生產領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馬匹在俄國社會中有著獨特的意義。不僅僅作為一種產業的存在,也見證了俄國社會的一步步發展。伴隨著俄國社會生產力不斷進步,社會階層也因為財富的累積出現了貧富分化,商品經濟也逐步壯大起來。
在富人階層自然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財富,而在農民階層中則逐漸流行以馬匹的多少來衡量其財富量。因為日漸興盛的商貿,馬匹作為運輸貨物的工具,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
深受亞洲文化影響的俄國
仔細地研究史書對俄國發展史的描述,不難發現畜牧業,特別是養馬業雖然在俄國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最開始的時候俄國政府并不關注這一行業。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要從俄國形成的歷史開始。眾所周知,俄羅斯民族國家,大體上是由斯拉夫人建立起來的。
不過在最初的時候,這個地方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大大小小數十個公國組成的。很不巧俄國發展的時候,遇到了當時世界上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的兒子帶著蒙古大軍征服了這片地方,建立了金帳汗國。就連著名的基輔羅斯大公當時在金帳汗國面前也只能俯首稱臣。
雖然后來擺脫了金帳汗國的奴役,建立了統一的國家,但是新建立起來的國家受到了來自亞洲的蒙古文化的很大影響。
因此,最初的時候,俄國人和大多數亞洲國家一樣,非常重視農耕業。他們認為只有大量開墾荒地發展農業才是立國之本,畜牧業只是農業的輔助,不應該舍本逐末。這樣的觀念一直持續到十八世紀,才有所改變。
為適應形勢,俄國政府決心發展養馬業
世界的形勢以十四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為分界線,有著很大的差異。地理大發現之前,東方亞洲的農耕文明十分發達。
由于農業自給自足且穩定的特性,其生產的成果能夠不斷累積。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東方亞洲的農耕文明極其興盛。俄國也吃到了這個紅利,當時的沙皇俄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大帝國。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地理大發現發生了變化。地理大發現之后,東西方之間的航線被徹底打通,東西方文明之間開始了碰撞交流。
西方的海洋文明以商業為主,新航路開辟之后,自然而然的獲益頗多。西方的文明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飛速地發展起來,在當時極具先進性的資本主義也開始萌芽。從此之后,西方文明便逐漸趕超了東方文明。
十八世紀時,沙皇俄國內一些有識之士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傳統農業的即便再怎么發展,也很難適應如今時代的需要,必須效仿歐洲先進國家,發展商業和其他產業。
俄國作為一個內陸國家,不具備出海口的條件,想要發展商業就只能通過陸上運輸。因此馬匹就成為了運輸貨物的不二工具。
所以從這個時候起,俄國人便開始著力于發展和養馬掛鉤的畜牧業。不過進行了發展畜牧業的改革之后,情況卻并不如預期的一樣樂觀。這是因為俄國特殊的地理以及自然環境對養馬產生了很大的制約。
俄國的土地廣闊,本該十分有利于草料的種植。然而俄國的天氣終年寒冷且降水量不足。
這就導致了用于飼養馬匹的草料不能很好的生長。這也就意味著俄國不能為馬匹提供充足且優質的草料。這個問題嚴重地困擾著俄國的畜牧業以及養馬的發展。
除此之外,俄國發展養馬畜牧業的主要地區,都位于歐洲大陸上。歐陸上牲畜野外放牧的時間普遍要比亞洲地區更長,圈養的時間更短。這也就意味著在歐陸養馬需要給馬匹投喂更多的草料。
本來俄國由于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的原因,就牧草短缺。歐陸上養馬的額外消耗,對于俄國的畜牧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此俄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進行改革,但是都收效甚微。俄國的民眾對此政府的政策都不怎么感冒。對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比較富裕的人來說,當時的城市內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交通以及運輸工具。
就算是想要運送大宗貨物,也有相應的交通工具。更何況養馬需要時間成本,對于他們來說性價比實在是很低。
對于那些生活在鄉村的民眾來說,養馬所需要的高昂成本是他們無法負擔的。因此,俄國養馬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但好在俄國政府想要發展養馬業的決心是巨大的。十八世紀初,俄國政府在初期改革不利之后,便決定將發展養馬行業的重任交到國有養馬場的身上。
為此俄國政府不惜從原本就已經非常緊張的國庫中,擠出多余的資金用于支持國有養馬場的發展。
皇天不負苦心人,俄國政府的堅決收到了回報。漸漸地俄國的養馬行業有了起色,也培養出了一些比較優良的品種馬。
這些經過改善之后的馬匹逐漸從國有養馬場中流出,到了民間那些養馬場的手中,帶動了俄國養馬業的發展。
俄國養馬業發展中呈現出的特點
不過雖然國有養馬場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但若真的要論起俄國養馬業發展的功臣那還得是民間的私人養馬業。
國有養馬場主要是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弊端。國有養馬場作為直接對國家負責的養馬場,一般不會去考慮一般民眾更多利益。
他們發展養馬行業,主要是為國家創造營收和利益,所培養出來的馬匹大部分也是為國家所用。
國有養馬場在俄國境內分布十分廣泛,俄國幾乎每一個省份都分布著國有養馬場。但即便是國有養馬場如此普及,也無法替代私人養馬場對俄國養馬業的貢獻。私人養馬業,由俄國民間的百姓經營。
私人發展養馬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錢是一切的根源”話糙理不糙,經營私人養馬場的人,會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益,研究如何改良馬匹的品種以及喂養方法,以培育出更優質的馬匹,賺取更多的錢。
因此俄羅斯的養馬業,就在私人養馬場主對金錢利益追求的過程中逐漸地發展了起來。但俄國私人養馬場的規模一直都沒有能夠趕超國有養馬場。
這是因為私人養馬場所需要的成本十分高昂,很少有人能夠負擔得起。
俄國的養馬業在發展起來后,呈現出了很多特點。除了國有養馬和私人養馬的差別之外。俄國的養馬行業還呈現出了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均勻的特點。
發展不平衡,這是一種無論在任何行業都會出現的弊端。俄國的養馬業,雖然有政府的積極引導,但業無法規避這一弊端。
只要有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這種弊端就一定會出現。當時的俄國根據財富的多少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的人對于養馬的需求,以及承擔養馬成本的能力各不相同。
像那些家財萬貫的大財主養馬是為了多發展一種產業為自己盈利,以他們原有的經濟實力,想要經營一座養馬場十分輕松,所以這類人養馬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
還有就是那些比較富裕的農民,他們養馬一方面是為自己培育運輸工具,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售賣或者出租馬匹盈利。
他們的經濟實力沒有財主那么雄厚,養馬的規模相應的也就小得多。最后一類人就是普通的民眾,在他們的身上也體現出了俄國養馬業的另一大特點,那就是區域差異。
那些居住在城市里的普通民眾,基本上不會去選擇經營養馬業。因為對于他們來說,經營養馬業的成本實在是太過高昂。
而且城市里沒有耕地,養馬對于他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就算是養馬用于買賣,也要承擔的很大風險完全劃不來。
而對于居住在農村的民眾來說,養馬就十分的有必要。馬匹不僅能幫助他們分擔日常的勞動工作,還能在他們售賣農作物時起到運輸的作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依靠出賣馬匹來補貼家用。
因此,俄國的養馬業大部分都分布在農村地區,而農村養馬又以村社共同養馬為主。
結語:
俄國的養馬業經過十八十九世紀的改革后,在政府的帶動下,最終艱難地發展起來,并且呈現出了許多特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俄國不同階層以及不同行業,對于馬匹的不同需求。不可否認的是,養馬業最終在俄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
《淺談俄羅斯的馬文化》
《俄國歷史概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