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在各地火熱開展,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加入到了跑馬大軍中。
然而,女性跑者在參賽過程中,總會面臨一些特殊的困擾,其中 “大姨媽” 遇上馬拉松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小麗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為了一場重要的馬拉松比賽,她準備了許久。可就在比賽當天,“大姨媽” 突然到訪。
小麗看著眼前的賽道,內心無比糾結,她太想完成這場比賽了,可身體的不適又讓她舉棋不定。最后,她還是選擇了起跑,可過程卻異常艱難。
小麗的經歷并不是個例,相信很多女性跑者都有過類似的糾結。
當 “大姨媽” 與馬拉松狹路相逢,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是勇敢地沖向前,還是理智地停下腳步?
生理期參賽
(一)身體不適的疊加效應
女性生理期,體內激素水平劇烈波動,前列腺素大量釋放,促使子宮平滑肌強烈收縮,血管痙攣,引發腹痛。
據統計,約 70% 的女性生理期會有不同程度腹痛,在馬拉松高強度運動下,疼痛極易加劇。同時,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下降,身體易疲勞、耐力降低,嚴重影響比賽配速。
例如,有跑者在生理期跑馬拉松時,原本穩定的配速在半程后大幅下降,只因身體疲憊感遠超往常。
(二)心理壓力的內外源因素
生理期情緒本就易波動,碰上緊張的比賽氛圍,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被放大。外部,跑友期待與賽事目標帶來壓力;內部,身體不適引發自我懷疑。
研究顯示,賽事壓力下,生理期女性跑者焦慮評分比日常高出 20%。曾有跑者因生理期參賽,面對身體不適,在賽道上不斷懷疑自己能否完賽,心理負擔沉重。
(三)衛生用品的適配難題
馬拉松中身體大幅運動、出汗多,普通衛生巾易移位、脫落,側漏風險高,移位率達 30%。
相比之下,棉條貼合性與吸液能力強,隱蔽性佳,更適合馬拉松這類高強度運動。
有跑者分享,使用普通衛生巾跑馬拉松時頻繁遭遇移位尷尬,改用棉條后問題迎刃而解。
賽事與健康的權衡
每位女性生理期癥狀不同,痛經嚴重、經量多者參賽風險大。長期高強度備賽使身體疲勞,生理期參賽易引發過度訓練綜合征,如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
可通過基礎體能測試(如 6 分鐘步行測試、最大攝氧量測試)與記錄生理期癥狀,綜合評估身體承受力。
例如,通過持續記錄,發現自己生理期痛經嚴重時,身體耐力明顯降低,此時參賽就要謹慎考慮。
衛生用品的選擇
(一)棉條的優勢與使用要點
棉條有指推式、導管式,材質多為棉質,吸收力強,能吸收自身重量 5 - 10 倍液體,可維持 4 - 8 小時。新手使用時可多嘗試幾次,掌握正確方法。
(二)運動服裝的選擇技巧
挑選深色、透氣、彈性好的運動短褲或緊身褲,如黑色、深藍色,能有效掩蓋可能的滲漏痕跡。
材質選聚酯纖維、氨綸混紡,吸汗速干、舒適度高,讓跑者在比賽中保持干爽。很多跑者反饋,穿著這類服裝跑馬拉松,舒適又安心。
健康與成績的平衡
生理期參賽前,適當降低訓練強度,如減少 30% 跑量,增加瑜伽、普拉提等柔韌性訓練,緩解生理期不適。
飲食上多吃含鐵食物(如紅肉、菠菜)預防缺鐵性貧血,多攝入富含維生素 B6 的食物(如香蕉、雞肉)調節情緒。有跑者通過這樣的飲食調整,生理期不適癥狀減輕。
比賽中依身體狀況調整配速,腹痛加劇可步行與慢跑交替。每 5 - 10 公里補充含鐵、電解質運動飲料,維持體能。
同時備好備用衛生用品,以便及時更換。曾有跑者在比賽中及時調整策略,雖生理期不適,但仍順利完賽。
長跑是對毅力與身體極限的挑戰,女性生理期參賽需勇氣與智慧。
科學評估、充分準備,方能在追求跑步成就時守護好健康,在馬拉松之路上穩健前行。
你會如何抉擇?歡迎留言分享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