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的時候,一直有個想法。
那就是,當時間已經來到2025年,在這個科技與AI高速發展,大眾認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時代。
我們是否還需要再重復講述那個近100年前的童話故事。
《白雪公主》挺難看的。
看得人也非常辛苦,因為這個故事確實太舊了。記得之前女主飾演者瑞秋·齊格勒曾經吐槽原版很多觀念太落后,而新版會更當代,強調女性獨立一些。
當時這個發言,還引發了非常多的爭議,原版粉絲也對她進行了激烈的攻擊。
關于她這個發言,其實可以這么看待。
首先,批評一個事情的先進與落后,一定不能跳出它所處的時代。1937年的動畫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那個時代,一定是很具代表性的,甚至在很多方面是開創性的。
而在幾十年之后的今天,去重新講述《白雪公主》的故事,就一定要做新的變化與革新。
而新版的《白雪公主》,反倒是太保守了。
即便,影片針對白雪公主這個角色,有做一些針對新世代的變化,比如變得更勇敢與獨立,包括更有領導力,甚至,已經不再需要被拯救了,而是要自己去對抗邪惡王后。
但這些,其實都是在保留大框架之下的小修小改,整體的故事架構,其實是沒什么變化的。
基本劇情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些內容,被欺負、被追殺、遇到七個小矮人、吃下毒蘋果,被真愛之吻拯救,正義必勝等等。
于是,在這么多年之后,我們是否還需要再去大銀幕重看一遍這么老套又無趣的故事,這真的很成問題。
實際上,即便是已經被奉為經典的1937版《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劇情本身,也是因為太簡單和松散而被批評過的。
某種程度上,復刻經典成為迪士尼的負擔。
作為迪士尼動畫長片以及迪士尼公主童話的開山之作,1937版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她那個時代,絕對是有開創意義的。
影片也保持了非常多的紀錄。
本片的經典地位顯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即便在那個時代,大家對動畫片《白雪公主》的稱贊,也大多來自于美術風格、色彩運用、音樂與劇情的結合,七個小矮人的搞笑設定,包括動畫長片的開創意義等等。
而對于白雪公主本身,她的角色設定,以及劇情其實都是迪士尼公主動畫中偏弱或者沒有存在感的一個。
大家記得的似乎只有溫柔、善良、美麗,但角色本身,是沒什么突出性格特點的。這個角色身上的戲劇性,甚至都不如灰姑娘或者小美人魚等等。
坦白說,1937版的那個故事和人物設定,放在今天,就是落后且沒有重制的必要的。如果要重制,就只能完全推翻過去的故事重寫。
就好像在2012年,其他公司也曾經推出過白雪公主的電影,分別是《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
《白雪公主與獵人》
且不論兩部影片質量如何(其實也都挺一般的),但兩部影片起碼在劇情和設定方面,做了非常多的變化與修改,以適應新的時代。
而且,那兩部電影,也都是13年之前的事情了。
只可惜,這次的真人版似乎從策劃期開始,就注定了無法推翻經典版的故事和設定,只能在不影響大框架的前提下,做真人版復刻。
畢竟,1937經典版就是迪士尼的,而他又非常需要靠經典版的熱度來提升新版關注度。
所以,就又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果只是復刻,重制的意義又是什么?
這次的新版《白雪公主》,真的看得人非常乏味,綜合觀感就是:劇情無亮點、美術無亮點、音樂無亮點。
一直以為音樂可能是本片唯一的看點,尤其瑞秋·齊格勒也以演唱專長,但整部影片看下來,真正能記住的歌,其實還是當初動畫版的幾首,比如七個小矮人那首經典的《Heigh-Ho》。
新寫的幾首歌反倒印象都不是很深了。
其實還挺失望的,畢竟迪士尼在好幾年前,就可以做出像《冰雪奇緣》這種,無論是劇情設定、角色設定、還是音樂創作等各方面都非常精彩,更符合當代的新公主電影
反倒是如今,卻要重做一部更簡單、老套且毫無特點的童話故事。
似乎除了蹭經典撈一筆,就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了。
而影片唯一的革新,似乎只有選角上的變化了,還引發了很多爭議。
其實迪士尼這幾年的公主童話在選角上一直有很多爭議,無論是上次的《小美人魚》還是這次的《白雪公主》,迪士尼都是在有意去重新定義他們的公主。
關于瑞秋·齊格勒是否適合出演白雪公主這個角色,我覺得探討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么意義。畢竟這事我們又說了不算,只能說,迪士尼在嘗試以他們的方式,去定義他們的公主審美,大眾是否會認同,就是另一件事了。
只不過,在迪士尼的公主里面,白雪公主一直是一個沒什么性格特點與戲劇性的公主。
你看人家灰姑娘起碼是從小受欺負,長大要變身,小美人魚也有為真愛獻身這種舉動。
而傳統的白雪公主設定,其實就是美麗、善良與溫柔,隨隨便便就被邪惡王后欺騙,然后等待王子的拯救,換成當代的描述就是:傻白甜。
這個角色最大的問題就是,非常被動。
但是,這樣一個角色,為什么在1937年會被認為是經典呢?
這可能也跟當時的時代環境有關,畢竟那時候時局緊張、二戰將至,一切都充滿變數。
而白雪公主叫snow white,是純白,雪白,她對應的美,其實不光代表美麗,還應該代表美好,是一種大眾對美好的向往。
所以,那部電影的核心才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美好是不會被玷污的,影片顯然承載了那個時代人們更多的內心寄托。
而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其實已經是過時的了,起碼,是不那么受關注的了。否則就不會有叛逆、非主流或是亞文化之類的內容興起了。
所以,不對角色本身做更深刻的挖掘,所謂的變革也不過是簡單的加幾句臺詞,做幾下反抗,確實是意義不大,反而會覺得有些做作。
因為你會發現,主創們之前的那些對獨立與改變的理解,其實也不過如此,都是些非常表面的東西,骨子里其實還是很老舊的一個故事。
當然,作為一個觀眾,以當代的視角去看這部《白雪公主》,其實倒有一些新的樂趣。
比如,你會發現邪惡女王其實更像一個容貌焦慮受害者。
比如,她每天都要跟魔鏡詢問自己是否是天下第一美,必須得到肯定答復才會快樂地生活下去。而當她在窗前看到長大的白雪公主之后,馬上怒氣沖沖地沖向魔鏡,并立即詢問魔鏡自己是否還是第一美。
當得到否定的答案,馬上崩潰,這不妥妥的容貌焦慮嘛!
而且,魔鏡也是離譜,我不知道魔鏡秉持的是什么審美標準。
以本片為例,蓋爾·加朵一定是美的,但她的造型其實挺丑的。所以,以她的這個邪惡的造型,無論白雪公主是死是活,邪惡王后都不可能是天下第一美。
感覺城里抓出幾個出來,應該也都不輸這個造型。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魔鏡純是在搞事情。
其實還有個很好玩的題外話,那就是七個小矮人。
影片本來是找了七個侏儒癥患者飾演小矮人的,結果被吐槽太兇,尤其是彼得·丁拉基曾公開表示這種設定是一種倒退(“他們為選了一個拉丁裔演員(瑞秋·齊格勒)扮演白雪公主感到驕傲,但卻還在講一個關于七個小矮人住在山洞的落后故事,這是什么意思?”)
然后,迪士尼只能退而求其次,嘗試混合選角,他們計劃七個人中包括一名侏儒癥演員,其余六人則由不同種族和性別的非侏儒演員扮演,試圖體現多樣性。然而,這一版本被媒體和觀眾批評為“過于政治正確”,同時也未完全滿足侏儒癥社區對工作機會的需求。
最終,他們決定采用全CG制作了。而那個混合七人組,變成了盜賊王子的盜賊同伙,片中也能看到的。
實際上,迪士尼最大的問題還是:一方面想蹭經典版的熱度去撈票房,另一方面又想代表新世代去做革新。
最后兩邊不靠,兩邊也都得罪了。
就好像,如果不翻牌白雪公主。而是針對瑞秋·齊格勒的形象與特點,去大刀闊斧的設計一個屬于她的,新世代的公主故事,也許會更好看,也更受歡迎一些。
但顯然,迪士尼還是需要蹭這個IP,也就意味著,無法大改動。
所以,也是無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