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捅了安徽蕪湖的窩?
2月10日,蕪湖著名大佬比亞迪王傳福,喊出全民智駕的口號,官宣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系統。
不到一個月后,3月3日,吉利也宣布,吉利銀河全新及改款產品,都將搭載“千里浩瀚”智駕方案。
有趣的是,背后推動吉利用AI造車,讓吉利變身成一家AI公司的男人,也是蕪湖的。
“千里浩瀚”是由吉利與千里科技聯合推出的智駕系統,雙方還共同成立了重慶千里智駕公司,負責技術研發和落地。
當天,千里科技董事長印奇作為合作伙伴,發表了名為《從“車+AI”到“AI+車”》的演講,稱2025年會率先引爆Agent在車上的應用,讓車真正從“出行工具”變成“出行智慧生命體”。
巧合的是,王傳福和印奇都是安徽蕪湖老鄉。
在汽車圈,印奇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作為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印奇可以說是少年天才:
本科畢業于清華姚班、23歲創辦曠視科技、28歲入選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青年領袖榜并位列企業科技領域榜榜首……
去年11月,印奇通過旗下公司收購吉利持有的力帆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空降接任老牌車企力帆科技(現更名為千里科技)董事長,之后推動“AI+汽車”戰略,與吉利、階躍星辰合作開發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力帆摩托
23歲創業
做成“AI四小龍”
1988年,印奇出生在安徽蕪湖;2010年,從清華大學姚班畢業。
本科期間,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半工半讀,主導開發了微軟核心人臉識別系統,應用于X-box和Bing等產品。
隔年,印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1年,輟學回國,與清華同學唐文斌、楊沐共同創立了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聚焦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場景。
2015年,曠視刷臉系統Face++與螞蟻金服合作研發了支付寶“刷臉支付”功能,人臉識別率高達97.27%。
開發的智能攝像頭、城市大腦系統,曾占據公安行業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當時印奇制定了“三步走”發展策略:先識人,搭建Face++人臉識別云服務平臺;后識萬物,搭建Image++;最后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
因其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突出表現,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并稱為“AI四小龍”。
曠視科技曾在2019年港交所、2021年科創板兩次尋求上市機會,但都以失敗告終,于去年11月撤回了IPO申請。IPO終止后,融資渠道受限,曠視科技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印奇轉身,成為力帆科技董事長,跨界至汽車領域。
與吉利合作
奔赴AI更大的戰場
在入主力帆科技的這5個月里,印奇做了兩件大事:
一是將力帆科技正式更名為千里科技,標志著從傳統汽車制造公司向智能化車企的轉型。
二是與吉利、重慶國資等共同出資15億元成立“重慶千里智駕”,并且聯合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能駕駛系統,覆蓋吉利全系車型。
從AI轉行到汽車,印奇要將AI命運押注在汽車上?
其實早在2021年,印奇在曠視時期就已經成立了智能駕駛業務團隊,2023年8月推出了量產方案,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了三種配置。
同在2023年,印奇在曠視企業業務合作伙伴大會上就預測過,AI將會沿著“AI in Digital”和“AI in Physical”這兩個方向演進。
前者是指以ChatGPT為代表的技術,通過新技術范式遷移重塑數字世界;
后者則是以特斯拉為標桿,將AI技術與硬件載體結合,聚焦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機器,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改造。
兩年后,印奇印證了他的選擇。
從本質上看,當汽車配備了自動駕駛,也可以算作是另一種形態的機器人。
不過,相較于初創公司靠著融資來造機器人,汽車行業擁有天然的優勢: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完整的產業鏈/軟硬件設施以及足夠大的營收和利潤。
曾有人預言,下一個AI巨頭,將會在汽車企業中產生。
同時,智能汽車賽道規模達萬億級,這是印奇找到的更具爆發力的市場。
另一方面,印奇找的合作伙伴吉利汽車,在與AI的融合上屬于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印奇推動吉利,成立了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車算力聯盟“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資源超越了萬卡級別,是汽車圈最大的算力中心。
在數據側,吉利具備L2級智駕能力的車輛已超過750萬輛,在行業中排名第一,行駛數據超百億公里。
雙方合作,可以說是強強聯合。
印奇稱,接下來會與吉利一起打造新一代座艙操作系統Agent OS,將會打破傳統座艙千篇一律的功能,預計年內發布。
開啟“AI+車”元年
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印奇表示,當前行業仍處于“車+AI”階段,真正的“AI+車”應該是大模型為核心驅動、重構產品邏輯與用戶體驗的顛覆性變革。
他明確將2025年定義為“AI+車”元年,AI與汽車的深度融合將決定未來十年產業格局。
他還透露,基于旗下睿藍汽車打造的Robotaxi計劃或于2025年中公布,探索自動駕駛在共享出行領域的商業化落地。
在AI時代,對消費者來說,未來買車就像選手機,看AI好不好用;對車企來說,不擁抱AI,可能連“參賽資格”都沒有。未來能活下來的車企,一定是AI企業。
AI與汽車的結合,是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也是新時代下的生存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