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I.SUGAHARA提供的明信片中,有兩枚上色吉林風光照片。其一為松花江岸邊風光,由草地灰荒、樹枝光禿的情況看,很有可能是春天的景象;其二為松花江“開江”的情形,江冰錯疊參差,似為“武開江”。兩張明信片的圖片部分左上角都有日文標注,結合之前在賈大為兄那里看到的資料,大致判斷這是一組偽滿早期發行的明信片中的兩枚。
盡管之前見過,但當我看到這兩枚明信片時,仍不覺眼前一亮:就在明信片上,赫然蓋著一個式樣簡單的紫色郵戳。最近看到許多蓋章的偽滿時期明信片,所蓋的大多是紋飾較復雜的紀念章,而這兩枚明信片則更像是普通的郵戳。郵戳上半部有名古屋旅館字樣,下部有吉林字樣,中間為日期。是樸素的紀念印章還是普通郵戳,我判定不了,只知道應是由吉林的名古屋旅館加蓋。
說起吉林的名古屋旅館,可是吉林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發生地。它是由日本殖民者建設的新式旅館,其來華歷史可以追溯到日俄戰爭后。當時,在日本殖民當局的大力鼓勵和扶持下,日本企業和個人在東北興建了大量現代化旅館,且這些旅館大多采用連鎖經營,比較有名的旅館有大和旅館、近江屋旅館、日清旅館等。
在這一風潮中,日本遠藤家族沖在前列,1911年11月,遠藤家族在哈爾濱開設了第一家名古屋旅館。1924年,遠藤家族來到吉林省省城,在中大馬路臨近日本領事館處,興建了一座二層鋼混樓房,開設了吉林名古屋旅館。雖為連鎖旅店的支店,但其備案的“商工業主”與總店一樣,也登記為遠藤梅三郎。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這家賓館不僅提供住宿服務,也對外提供餐飲服務。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熙洽主動投降,日寇兵不血刃占據吉林省城。鑒于臨近日本領事館,且住宿條件為當時吉林城最佳(日清旅館新店尚未建設),日酋多門二郎便將指揮部就設在了名古屋旅館,并在這里接見了熙洽,雙方達成建立傀儡正確的共識。因而這個旅店見證了吉林城邁入14年黑暗歲月的那一刻。
在兩枚明信片的郵戳上,最意味深長的是那串數字)8.8.15,根據日偽時期的郵戳時間標注規范,可知此數字代表著“偽康德8年8月15日加蓋”的含義,康德8年即1941年,此時,無論是明信片的主人還是蓋章的旅館工作人員都不會想到,僅僅4年后的這一天,不可一世的日寇宣告了投降!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網友“I.SUGAHARA”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