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際,南京中山陵來了一個特殊的“參訪團”。
他們統一身穿黑色西裝,系著領帶,面色莊嚴地站在中山陵前行三鞠躬禮。除了這個“參訪團”外,各地群眾也都自發去中山陵悼念孫中山先生,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的孫子也曾來中山陵祭拜。
那么,這個“參訪團”來自哪里呢?他們和孫中山先生是什么關系呢?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中山先生被譽為“國父”,他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毛主席曾評價說,“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孫中山出生于19世紀中后期世界劇變之際,那時,英法兩個老牌子帝國正想方設法在我們國內占據一席之地, 新興的西方文化和古老東方文化相互碰撞。
孫中山9歲那年在村塾讀書,接受了傳統教育。因孫中山父親在澳門工作,孫中山有時會跟著父母去澳門,得以接觸到了西方教育。
在孫中山12歲那年,他跟著母親去了檀香山讀書,5年后又去了香港學醫,畢業了又去澳門當醫生,孫中山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
孫中山親眼目睹西方列強是如何用大炮轟開我國大門的,又是如何讓曾經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此時的孫中山已經意識到學醫不能救國,
孫中山心中憤慨萬千,他決心要救國,他是如何做的呢?
這時的孫中山只是一位澳門華人西醫,救國談何容易?
孫中山想了一個辦法——向上諫言,他要給具有革新思想的李鴻章寫信,希望通過李鴻章使清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從而自救,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陰影。
1894年,孫中山寫了《上李鴻章書》,他建議李鴻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以達到使我國富強革新的目的。
這年夏天,孫中山曾和友人一起去天津,希望當面向李鴻章講述自己的救國主張。但孫中山沒能見到李鴻章,反而看見了清政府的腐敗。
不久后,清政府對日本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的模樣讓人氣憤。孫中山也認為此條救國路是走不通了,該如何救國呢?
孫中山想既然清政府靠不住,不如自己站出來救國。
同年11月底,孫中山創立了興中會,意為“振興中華”,他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此時的孫中山已經不對清政府抱有任何希望了,他和鄭士良等人計劃起義,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
孫中山計劃在重陽這天于廣州發動起義,占領廣東省,以此點燃全國反對清王朝的火。
原計劃是北疆、順德、香山三路隊伍分別進入廣東省城,一隊人馬牽制清軍,楊衢云率領香港“突擊隊”策應。
不曾想行動開始前,“突擊隊”竟然發電報說要晚兩天才能出發,也就是說廣州起義要晚兩天才可以開始。孫中山和眾人緊急商議,決定取消起義。
可楊衢云收到孫中山“取消行動”的電報時,槍支武器已經在船上了,他們都得按原計劃去廣州。讓人更加沒有想到的是,清軍竟然等在了廣州港口,這支“突擊隊”幾乎全軍覆沒。
行動為什么會失敗呢?
參與行動的朱淇哥哥——朱湘是清王朝的舉人。他意外得知弟弟朱淇要參加起義后,擔心會被株連,所以便向清政府告密了。
而興中會參與行動的人員在接到孫中山取消行動的通知后,迅速銷毀有關文書,可仍有人被捕,也因此犧牲。
孫中山發出電報便立即疏散周圍的同志,他自己則留下來隱藏武器,并給其他地方的同志發電報,等清兵退了之后,孫中山才離開,但他沒有停止斗爭。
1905年,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積極號召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之中,他本人更是一馬當先,多次組織武裝起義,四處奔走募集經費。
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對清政府發起進攻,400多人潛襲了廣西的鎮南關,孫中山更是沖在前線指揮戰斗。
只不過,因為組織不夠嚴密,又缺乏群眾基礎,鎮南關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了。但這場起義大大打擊了清政府,并鼓舞了許多人投身救國事業中。
后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讓我國擺脫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孫中山為了救國做出了許多嘗試,他是國父,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29年,孫中山遺體移葬至南京中山陵,每年3月12日,會有非常多的人前來中山陵悼念孫中山先生。
今年,臺灣省新黨主席吳成典率團來中山陵致祭,他們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特殊參訪團”。
在祭悼儀式上,他們做了一件事,是什么呢?
中山陵
3月12日,南京陰雨朦朧,臺灣省新黨吳成典率團前來致祭。
他表示,“孫中山先生是一位跨時代的偉人”,并強調了,“新黨是孫中山思想的堅定信徒,將持續貫徹孫中山遺訓,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而努力”。新黨的副主席李勝峰還宣讀了《告兩岸同胞書》。
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的孫子孫武彥也曾到中山陵悼念孫中山。
孫武彥在臺灣出生,曾是臺灣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他致力于臺灣和平統一工作,他多次表示“兩岸本一體,兩岸一家親”,孫武彥希望中國能夠實現和平統一。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臺灣省各界有不少人前來紀念孫中山先生,在臺灣省內也舉辦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系列活動,種種跡象都說明了大家對和平統一的期望。
回想孫中山彌留之際,他仍然惦記著國家的革命事業,他希望中國一天比一天好。
如今,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祝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現統一。
參考資料:
[1]中國評論通訊社 《吳成典赴南京中山陵緬懷孫中山 盼和平統一》 20250314
[2]鳳凰網 《孫武彥中山陵祭祖 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20161111
[3]南京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 《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新黨率團赴南京中山陵致祭》 202503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