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說起西路軍,大家的鼻頭肯定都會為之一酸,因為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非常慘重的一次失利。當時,徐向前、陳昌浩等西路軍主要領導人也都是經歷了九死一生,才返回延安,可想而知那些普通戰士都遭遇了怎樣的處境。
而在這些戰士當中,又數女戰士們的命運最為悲慘。她們本可以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卻在最為青春的年紀,陷入了無盡的深淵。
這些女戰士們直到大西北解放才從馬家軍的魔爪之中逃離出來,但是當人們問起她們的經歷時,幾乎每個人都諱莫如深,不愿多提。只有一個人勇敢地站了出來,向世人講述了自己那些年所經歷的故事,這個人就是陳淑娥。
陳淑娥1910年出生于四川廣元的一戶貧農家庭,由于家里貧窮外加舊社會女性地位低,她從小就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在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陳淑娥自幼就很少出門,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心中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迷茫。
1932年,紅四方面軍來到了四川廣元,在部隊途經陳淑娥的村子時,她從窗戶中看到了英姿颯爽的紅軍女兵,曾經迷茫的內心一下就被點燃了希望的火焰。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參了軍。
當時,加入紅軍的女戰士一般會被分配到醫院當護士或者進入劇團當文藝兵,像賀子珍那種能手持雙槍,真正上前線戰斗的女兵是少之又少的。
陳淑娥也不例外,她在加入紅軍后,被分配到了前進劇團。由于陳淑娥長得漂亮,聲音又好聽,外加她勤學表演,很快就成為了前進劇團中的當家花旦。
在紅軍開始長征之后,陳淑娥跟隨前進劇團到各個部隊當中慰問演出。她的表演受到了廣大戰士們的喜愛,鼓舞了士氣,增加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有一次,陳淑娥在給紅九軍表演時,與當時的紅九軍軍長孫玉清結識。很快,兩個人就談起了戀愛。在紅軍抵達陜北之后,陳淑娥發現自己已經懷上了孫玉清的孩子。
不久后,陳淑娥與前進劇團一起跟隨西路軍開始了西征。作為前進劇團的當家花旦,她毫無疑問是西路軍中最漂亮的女戰士之一。
當時,孫玉清向陳淑娥保證,只要這場仗打完,回去就結婚。
然而,西路軍在征途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部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幾乎全軍覆沒,我軍大量高級干部遭到俘虜和殺害。孫玉清也沒有幸免,不幸被俘。
馬家軍的頭子馬步芳見孫玉清是個人才,便打算招降他。但是,孫玉清面對威逼利誘誓死不降,最后被殘忍殺害。
當孫玉清的死訊傳來后,陳淑娥悲痛欲絕。彼時的她也早已不幸被俘,馬步芳的表兄馬元海見她美麗動人,竟然不顧其有身孕,將她奸污。
在發泄完獸欲后,馬元海又把陳淑娥送給了一個姓白的科長當老婆。
陳淑娥本打算一死了之,但是她不愿意讓孫玉清的骨肉白白送死,只好委曲求全。在得知孫玉清犧牲后,陳淑娥更加堅定信念,一定要把孫玉清唯一的血脈生下來。
好在,這位白科長對陳淑娥還不錯,非但沒有虐待她,還讓她把孩子生了下來,并且照顧有加。
只可惜,好景不長。有一天,馬元海來到白科長家中做客,竟然又看上了陳淑娥,強行把她擄去,想把她納為了姨太太。
陳淑娥一開始寧死不從,但是馬元海以孩子的性命相逼!陳淑娥沒有辦法,只好答應。
雖然孩子的性命是保住了,但是馬元海并沒有打算幫陳淑娥養孩子。當時,他有個副官姓劉,正好無后,馬元海就把這個孩子送給了劉副官,取名劉龍。
就這樣,陳淑娥為了保護孩子,一直忍辱負重……
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北,馬家軍被打得節節敗退。馬元海見馬家軍大勢已去,就帶著金銀細軟出逃。在臨走前,他還不忘撈一筆,將自己的十幾房姨太太都賣給了下屬。其中,陳淑娥就被賣給了一個營長。
那營長對陳淑娥非常不好,經常酒后毆打她。有一天,陳淑娥趁著營長喝得不省人事的機會,逃了出去。之后,她一路乞討,到了蘭州。
而就在她抵達蘭州后沒多久,解放軍就進了城,馬家軍的統治徹底覆滅,人民終于得到了解放。
在政府的幫助下,陳淑娥被分配到了一個織布廠工作。不久后她認識了一個老紅軍,二人結為了夫妻。
老紅軍對陳淑娥照顧有加,二人的生活過得也很幸福。只不過,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份牽掛,那就是孫玉清的遺腹子。
為了能找到孫玉清將軍唯一的血脈,陳淑娥選擇勇敢地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了,請求當地政府幫忙。
政府得知后,非常重視,成立工作組多方打聽,終于找到了劉龍。
原來,劉副官在解放戰爭中戰死了,當時年紀還小的劉龍被一戶農家收養。在建國后,他參了軍,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當他從朝鮮回來時,當地政府找到他,還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原來他是孫玉清將軍的后代。
之后,工作人員帶著他與陳淑娥相認。陳淑娥一眼就認定這是自己的孩子沒錯,因為他幾乎長得跟孫玉清一模一樣!
就這樣,劉龍改名為孫龍。政府不光給他分配了房子,還為他安排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1988年,青海省準備建一座孫玉清雕像,但是卻找不到照片,最后來請陳淑娥幫忙。
然而,陳淑娥也沒有孫玉清的照片。最后,她指著孩子孫龍說:“你們就照著他的樣子雕吧,他跟他父親長得一模一樣。”
于是,工作人員按照孫龍的樣子雕出了孫玉清雕像。如今,這座雕像依然矗立在孫玉清將軍犧牲的地方!
回顧完整個故事,筆者心中真可以說是五味雜陳。陳淑娥作為一名出生在貧農家庭的傳統女性,雖然她自幼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機會接觸先進的思想,卻能在紅軍路過時,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參軍入伍。想象一下,一個自幼受到傳統封建思想禁錮的女性,要走出這么一步,需要多么大的勇氣。
而陳淑娥不光走出去了,還一走就是幾萬里。她不光跟隨紅軍開創了中央蘇區,還踏上了長征的征程,并且在成功抵達陜北后,又加入了西路軍繼續出征。
雖然陳淑娥不是在一線作戰的戰士,但是她作為文藝兵四處演出,鼓舞士氣,發揮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而在西路軍失利,孫玉清將軍犧牲之后。陳淑娥雖然受盡艱難困苦,遭受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但是依然堅定不移,以非凡的毅力,為孫玉清將軍留下了血脈。這樣的一份執著與堅持,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
筆者不禁在想,她的這份精神到底來自何處?是天生如此嗎?是來自對孫玉清將軍的愛嗎?還是來源于母親的責任感?亦或是作為一名軍人在多年征程中磨礪出來的勇氣與毅力?
我想,這些原因應該都有!但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也是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她擁有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要是沒有信仰,任何的希望都會熄滅。而有了信仰,即便深處黑暗,眼前的星火依然會生生不息。
陳淑娥是一位偉大的戰士,一位偉大的妻子,一位偉大的母親,更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斗士!
讓我們永遠銘記陳淑娥女士!同樣的,我們也要永遠銘記為革命獻出了生命的孫玉清將軍!他們是我們永遠的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