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正是清軍松錦之戰告捷后的第二年,國勢大漲,一切蒸蒸日上。皇太極躊躇滿志,準備大展宏圖之時,卻不料突然去世。由于皇太極沒有就皇位繼承問題留下遺囑,這樣就導致了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爭奪的雙方,一方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以及他背后的支持勢力,一方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他的支持者。那為何最終坐上皇位的是6歲的順治。
皇太極劇照
皇位繼承的祖制
努爾哈赤生前曾規定,他的繼承人必須由滿洲貴族公議,從八大議政貝勒中推選。這就是“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這是一種早期的軍事民主制的形式,但到了皇太極手上,皇權更進一步加強。所以,皇帝位置的誘惑變得更大。
皇位爭奪的對手
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34歲,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擁有父親的兩黃旗和伯父代著鑲紅旗、堂叔濟爾哈朗鑲藍旗的擁護和支持。
睿親王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32歲,輩分比豪格大,但年紀還小兩歲。雄才大略,很得皇太極的倚重和信賴。繼位的呼聲很高,支持者有英親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正、鑲兩白旗將領。
皇太極親率的正、鑲兩黃旗,為了維護本旗的利益,堅決要立皇太極的兒子繼位。而正、鑲兩白旗,他們支持多爾袞繼位。雙方態度都很堅決,這導致的了嚴重的對立。
豪格劇照
崇政殿諸王大會
皇太極死后的第五天,崇政殿諸王大會召開,彼此終于攤牌了。
這天大清早,兩黃旗大臣盟誓大清門前。命令本旗皇帝禁軍,站立在宮殿四周,頓時氣氛緊張。
會議開始,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代善首先發言:“豪格,帝之長子,當即大統”。豪格見氣氛到此,覺得帝位必是自己的。就開始假意謙虛起來:“福小德薄,非所堪當”,說完離開會場。豪格一謙讓,阿濟格,多鐸趁機勸說多爾袞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多爾袞,說道:“睿王若允,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此時,堅決要立皇子的兩黃旗大臣坐不住了,佩劍而前。說:“吾等受恩于帝,若不立帝子,寧死”。這時,有人提議立代善,老頭子不愿意陷于漩渦,隨即退場。
會議此時陷入了僵局,兩黃旗大臣和支持多爾袞的多鐸等怒目相向。多爾袞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會得到一致擁護。于是提出了折中方案。立皇太極幼子,6歲的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由于還是皇子即位,兩黃旗天子親兵的地位保持不變,就沒有再堅持立皇長子豪格。繼而同意多爾袞的方案。
多爾袞劇照
小結
多爾袞對皇位垂涎已久,關鍵時刻放棄爭奪,原因主要還是從大局出發,為避免內亂而作的退讓。不然的話,有可能兩敗俱傷。提出這個妥協方案,當中還留了一手,就是由他自己和濟爾哈朗共同攝政,排除了豪格勢力。自己獨自做大。以至于后來乾綱獨斷,大權在握。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但有了皇帝的實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