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越是戰火紛飛的時代,越是英雄輩出。在抗日這場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也涌現出了非常多的英雄。
在這些英雄中,有的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有人統帥全軍,建功立業。還有些人,雖然沒有前者的氣魄與地位,也沒有正式的編制和官銜,但他們同樣浴血抗日,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民間抗日力量。
筆者認為,雖然他們沒有被官方認定為抗日英雄,但是也同樣可以躋身于英雄之列。今天,我就要為大家講述一下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王天存!
王天存是山西大同人,1905年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在舊社會,一個人的命運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特別是像王天存這樣的貧農。他從小受盡了地主階級的壓迫與欺凌,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沒日沒夜地給地主打工,最后活活累死。
父親的去世令王天存看清了舊社會的黑暗,但是他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立志改變自己的人生。為此,他特地前往了河北滄州,拜了多個武術師傅,學了一身好本領,刀槍棍棒是樣樣精通。
然而,當他學成出山后,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萍嫉陌l展讓人類早已不再需要通過傳統武術進行較量,槍炮成為了時代的主流。不過,由于王天存學了一身功夫,他很快就被閻錫山的部隊看上,征入軍中效力。
王天存非常好學,在進入閻軍后,努力學習現代軍事知識,不久后就被提拔為了排長。
其實,王天存只要在閻軍中好好干,以他的能力,日后肯定能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但是,王天存這個人愛好自由,不服管教,又嫉惡如仇。
有一次,他去連部領軍餉,沒想到連長竟然活活扣了一半軍餉,還以連長的身份強令王天存與他同流合污。脾氣火爆的王天存當場就搶了連長的配槍,在打傷了連長、副連長等人后,逃出了連部。
這下子,王天存算是闖了大禍了。他心想,自己這個排長肯定干不成了,心一橫,逃上了附近的山頭,落草為寇。
雖然當了土匪,但是畢竟王天存是從軍隊里出來的,比那些普通土匪強多了。在落草后沒多久,他就拉起了一支規模頗大的人馬。王天存當時有三大原則:不搶農民、不賭不嫖、賞罰分明。在他的嚴謹治理下,他的部隊雖然名義上是土匪,但是實際上就跟個軍隊差不多,戰斗力非常強。
王天存所部在晉綏地區縱橫了四五年,吞并了大大小小的土匪和流寇,幾乎把當地的地主都搶了一遍,政府曾也多次派兵清剿,但是每次都無功而返。
1937年,在全面抗戰爆發以后,一腔熱血的王天存高舉抗日義旗,成立“抗日救國軍”,率部多次伏擊日寇輜重隊,攪得日寇苦不堪言。隨著王天存的名聲越來越響,當地的百姓也紛紛加入他的麾下。他的“救國軍”人數也來越多,在1937年末時達到了1000余人。
俗話說“樹大招風”,王天存的部隊雖然名聲打響了,但是他也徹底上了日本鬼子的黑名單。日寇后來以重兵多次對王天存所部進行“清剿”,他的部隊在連番打擊下被打散,損失很大。
1938年初,王天存身邊僅剩下200多人,眼看著就要面臨覆沒的危險。就在這時,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楊成武。
楊成武的八路軍獨立第一師,那在華北一帶可是赫赫有名,當地所有的抗日武裝沒有一個不佩服他的。王天存當時走投無路,便帶著部隊投靠了楊成武。
楊成武在收編王天存所部后,也非常欣賞他,當即讓他當了2團團長,原團長黃壽發讓賢當了副團長。
此時,在王天存面前的道路可以說是一片光明,只要跟著楊成武好好干,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王天存在加入八路軍后,對八路軍嚴格的軍紀表現得難以適應。要知道,以前他帶兵,雖然有不賭不嫖的原則,但是不禁吃喝。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是他每天習慣了的生活。而且王天存愛好自由,經常是想去哪就去哪。
可是,在進入八路軍后,講究官兵平等,吃喝的習慣就得改。至于出行問題,那也得經常打報告,畢竟有時上級安排個作戰任務,你個當團長的不在團部可不行。
這時間一長,王天存就后悔了。有一次,王天存外出沒有告訴任何人,這時師部派人來安排作戰任務,通訊員找不到人,只好把任務交給了副團長黃壽發。
當王天存回來后,他看到黃壽發接了作戰任務,非常不高興,指責黃壽發越俎代庖,想要奪他的權,然后就大吵了一架,離開了。
本來黃壽發以為王天存過一會兒等氣消了就會回來,結果他一去不返,音訊全無。楊成武在得知后,認為王天存是不適應八路軍的規矩,主動脫離了部隊,但是他畢竟是一個人走的,沒有把老部下帶走,于是也沒有追究。
就這樣王天存“消失”了一陣子,直到1939年初,又一支約有1500人的“抗日救國軍”打響了名聲,這個部隊的司令號稱“恒山王”,實力相當強勁。
楊成武覺得這是個值得團結的部隊,于是派人去打聽這個“恒山王”的身份,結果令他大吃一驚,就是當初離開的王天存。
原來,在王天存離開部隊后,他返回了家鄉,憑借著早年積累的威望,又拉起了一支隊伍。他們通過與日寇的作戰不斷壯大自己,并且入駐了恒山一帶,王天存也因此自封為“恒山王”。
1939年的元宵節,王天存趁著渾源城內的鬼子軍官都去看花燈了,發動夜襲,竟然放火燒了鬼子的多處倉庫,還偷走了大批軍火和糧草。
同年4月,渾源城內鬼子傾巢而出進攻八路軍,王天存趁著城內守備空虛,率部偷襲,再度燒毀和偷走了鬼子大量物資。
王天存竟然東山再起,還攪得鬼子苦不堪言,這令鬼子恨之入骨,因此又對王天存所部進行了“清剿”。
面對鬼子的重兵壓境,王天存吸取了上次的經驗。他不再堅守地盤,而是四處轉戰,然后以游擊戰無休止地襲擾敵軍。鬼子一路追趕王天存,疲于奔命,但是連他的人影都沒看到,自身則損傷慘重,只好偃旗息鼓,“清剿”最終宣告失敗。
王天存的這次勝利,令他變得異常高傲,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1939年8月,賀龍麾下的120師359旅奉命調往恒山地區,旅政治部主任袁任遠在聽聞王天存的事跡后,親自登門與王天存討論收編事宜。
沒想到,王天存一點不肯接受改編,還極其狂妄地說道:“日本人打不贏我,八路軍也不配收編我!”
袁任遠好言相勸道:“王司令,你的部隊打仗是厲害,但都是因酒肉和金錢走到一起的。部隊缺乏信仰,早晚是會出事的!”
可是王天存卻極其自負地回答道:“我王天存就是他們的信仰,只要我在,部隊就不會出事!”
袁任遠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離開。而王天存所部后續的發展,也證明了袁任遠的話是多么具有遠見。
由于王天存所部早就是日本鬼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了,所以日寇一直在想如何至他于死地的辦法。最后,他們采納了一個漢奸的意見,對王天存的部下們展開了利誘攻勢。
同年9月,王天存的心腹汪子和、崔存義在日寇金錢、美色的誘惑下選擇了叛變。他們趁著王天存睡覺的機會,率部反水。好在王天存反應及時,才拼死殺出重圍,逃過一劫。
但是,此時的他已經難以對部隊形成控制,汪子和、崔存義帶著近千人投降了日寇。沒有辦法的王天存,只好帶著剩下的人投靠了自己的結拜兄弟——喬日成。
只可惜,喬日成滿腦子都是土匪思想,他怕王天存是來搶自己地盤的,又怕日本鬼子追殺王天存,禍及自己。于是,喬日成一不做二不休,以宴請為由,在席間將王天存殺害,然后把他的尸體送給了日本人。
王天存,這么一位縱橫江湖七八年的草莽英雄,就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告別了人世,年僅34歲。
王天存的死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劇,當消息傳到楊成武那里,他不禁惋惜地說道:“王天存非常有才干,只是太糊涂了,當初要是不走,不會有這樣的結局!”
筆者認為,王天存作為一位出身貧農的土匪,雖然他落草為寇,但是其深知農民疾苦,從未干過傷害農民的事情。反過來,王天存所做的皆是劫富濟貧的義舉。如果不是他平時多有善舉,他也不會在民間如此有威望,讓他能兩度組織起義軍。
而且,在抗日戰爭如此艱難的局面下,王天存面對裝備精良、人數占優的日本鬼子,能對其造成如此大的打擊,足可以證明王天存擁有過人的指揮才能。
特別是第二次拉起隊伍后,他的指揮能力很明顯更上了一層樓,不光能準確抓住出擊的時機,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并且在遭受日寇的二度“清剿”時,能從上一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成功擊退日寇。這都表明,王天存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同一般。
唯一可惜的是,王天存不服管教,愛好自由,又過于自負,難以在體制內工作。否則,以他的才華、威望以及學習能力,后期成長起來必然是我軍陣中的一員得力干將。
只能說,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F實是殘酷的,在爾虞我詐的時代闖事業,單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參透人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畢竟樹大招風,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會遭受各種挑戰。在明面上的挑戰也許能夠應對,但是一旦別人背后下手,就防不勝防了!
雖然王天存有這些缺點,但是他的抗日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也許他不是那種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人物,但是也不失為一條英雄好漢,不應該被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