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循常觀察
202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東京出席中日韓外長會時,以"遠親不如近鄰"的東方智慧,為三國合作注入新的政治動能。這場時隔多年的三邊高層互動,恰似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現代演繹——在美日韓軍事同盟加速"準北約化"的背景下,中國以經濟合作與文明對話為紐帶,試圖瓦解美國的戰略圍堵,重現張儀"連橫破縱"的歷史智慧。
王毅表示:中日韓合作起步早、成果多、潛力大,為增進三國相互了解、促進互利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方高度重視中日韓合作,對合作前景抱有信心。我們三國都有一句諺語,“遠親不如近鄰”。面對不穩定、不確定明顯上升的世界,這句充滿東方智慧的格言更加凸顯了三方合作的重要現實意義。中日韓關系搞好了,地區和平穩定就多一份保障。中日韓合作深化了,地區國家就能更好應對各種外來挑戰。
如今的韓國,三星與SK海力士掌控全球55%的半導體產能,其戰略地位恰如當年的"鐵器霸主"。然而,美國的《芯片與科學法案》正試圖將韓國綁上技術遏華的戰車,恰似2000多年前,韓國曾以宜陽鐵山的冶鐵技術稱雄七國,號稱"強弓勁弩皆自韓出",卻要在秦楚爭霸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戰國魏國曾通過李悝變法問鼎中原,其"武卒制"改革與明治維新的軍國主義路徑驚人相似。吳起訓練的精銳魏武卒,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破秦軍50萬,恰似日本帝國在甲午海戰戰勝大清。后面的劇情也遙相輝映,魏國經歷馬陵之戰的慘敗變得一蹶不振,而日本則是被美國的原子彈炸穿僅存的抵抗意志。
美國在亞太的布局,儼然當代"合縱"戰略的升級版:聯合日韓構建"亞洲小北約"、拉攏歐洲介入臺海問題,其本質與蘇秦"六國封相"的抗秦聯盟如出一轍。而中國則以APEC峰會、RCEP自貿區為平臺,通過"中日韓+X"模式拓展合作半徑。這種"連橫"策略的精髓,體現在王毅推動的"三軌并行"外交:在安全領域堅守底線,在經濟領域擴大共同利益,在文化領域激活"漢字文化圈"的認同基因。
歷史證明,美國在利用日韓遏制中國發展的同時,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其打壓。美國要求韓國加入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封鎖聯盟,但韓國對中國半導體出口占比高達60%。尹錫悅政府被迫在“經濟依賴中國”與“安全依附美國”間搖擺,而美國卻借機施壓韓國芯片企業交出核心技術數據,三星、SK海力士被迫向美商務部提交客戶信息。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80年代達到全球50%份額后,因《廣場協議》與美國的打壓走向衰落。
美國所謂的盟友,不過是主仆契約的文明包裝”,當日韓對美產生威脅時,昔日的“伙伴”立刻變為防范對象。
站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中日韓合作既是對軍國主義的歷史清算,更是對東方文明復興的路徑探索。當戰國時代的金戈鐵馬化作數據洪流中的芯片博弈,三國唯有以史為鑒、以鄰為伴,方能破解"合縱連橫"的千年困局,為動蕩的世界注入穩定的亞洲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