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名,一段故事,和“牡丹園”有關的故事。
與象征著“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無關,這個名字的背后,是20世紀80年代“牡丹”牌電視機風靡的縮影,刻畫了屬于這里的時代印記。
曾經的牡丹電視機廠廠部樓是現在的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牡丹電視機廠組裝車間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的翠微百貨,工廠廠房舊址上生長出文創園區,咖啡館和設計師小店也紛紛在居民區扎根......
這些被時代重塑的場所,以另一種姿態參與著當下,它可能是上下班途中偶遇的那株盛開的花,也可能是不帶任何期許時喝到的一杯美味的咖啡。只是穿梭其中的人們,常常像翻閱一本再熟悉不過的書,匆匆掠過,以至于那些藏在習以為常的生活里的小美好就這樣隱匿在了來來去去的人流車流里。
今天,不用匆匆行路,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漫步牡丹園,去感受它獨特的時間節奏。
Ⅰ.
晨光初啟
在書店,用文字熨帖靈魂
“一日之計在于晨”,用看一本好書的時光,作為城市漫步的開篇。推開彼岸書店的大門,“吱呀”一聲輕響劃破靜謐,瞬間踏入一個被書籍和古樸木色填滿的平行世界。
很多書都有不錯的折扣,不妨在這里悉心挑選,帶走一兩本契合自己心意的書。店內播放著輕柔的音樂,伴著古典的樂聲在每一處書架停留,挑書的過程變得尤為有詩意,人心便跟著沉靜下來。
每個書攤都有手寫卡片,店員用娟秀的字跡摘錄書中最動人的句子,或是寥寥幾筆寫下推薦理由。手寫總是有一種與人親近的魔力,看到這些一筆一畫寫下來的字句,便好像和書寫者產生了對話,為店里本就溫馨又睿智的氛圍更添幾分人情味。
書店中心區也有可以落座的區域,包括幾間獨立的大大小小的隔間:“知定”“兩忘”“持戒”......每個隔間的名字都別有一番意趣。
一個人蜷縮在單人沙發里拉上門簾不受打擾,或與好友幾人相邀在小房間閱讀、談心,也能在店里有音樂會、觀影活動或藝術學堂時加入,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烏托邦。
Ⅱ.
飽餐一頓
一碗米粉,喚醒味蕾,勾起鄉愁
上午的時光在書頁間悄然流逝,饑腸轆轆時,步行幾十米拐進街角的龔二姐湖南粉面店,瞬間穿越到長沙街頭。店內辣椒油的香氣撲面而來,米粉入口柔滑彈牙,湯底澄澈鮮亮。
在北京,真正能很大程度上還原湖南米粉風味的粉店不多,而在龔二姐,盡管為了貼合絕大部分人的口味做了一定的改良,增加了小吃主食的選項,但仍能時不時聽到有顧客邊嗦粉邊感慨:“這味道,和我在湖南老家吃的一模一樣啊。”
剁椒、黃豆粒、酸豆角、辣蘿卜......各式各樣的配菜即使不加進粉里調味,單獨作為小吃都值得品嘗。不少嘗試過多家湖南米粉店而以失望告終的湖南人,甚至穿越半個北京城來此,只為嘗一口地道的家鄉味。
Ⅲ.
午后小憩
在南亞拉感受社區里的慢時光
正午剛過,陽光慵懶地爬上居民樓的磚墻,牡丹園的街巷里沒有游客如織的喧囂,卻滿是市井生活的煙火氣。
穿過翠微百貨的熙攘人流,拐進金尚嘉園社區的小道,南亞拉咖啡(SouthYarra Cafe)的招牌就靜靜立在店前。
“南亞拉”的名字源于墨爾本的同名街區,那里聚集著名校與咖啡館,也是咖啡店老板的女兒求學的坐標。開這家店,既是對異國生活的懷念,也是對社區情懷的深耕。老板將澳洲咖啡的醇厚與北京胡同的煙火氣巧妙融合,讓“留學記憶”變成了鄰里共享的日常。
店內的設計簡約而溫暖,沒有浮夸的裝飾,隨處可見的考拉小玩偶為店里增了不少俏皮感。露臺在春天的時候很受歡迎,成為街坊鄰里曬太陽、聊天的據點。
這里不追求網紅流量,它像一位老朋友,用一杯咖啡的溫度,包容著匆忙都市人的喘息。
Ⅳ.
詩意停留
十年老店的隱世哲學
和南亞拉咖啡僅幾店之隔,同在一條街的Cafe Villa在這條街巷里已經度過了十多個春天。
臨窗的長桌是由一整塊原木打磨成的臺面,午后陽光斜斜地鋪陳其上,淺淺映出咖啡杯的輪廓。幾乎占據了一面墻的落地窗,將和煦的春光毫不吝嗇地納進店里,店員默契地壓低交談聲,連磨豆機的聲響都變得輕柔,仿佛怕驚擾了這份慵懶的寧靜。
落地窗隔絕了窗外的喧囂,也隔絕了慣性的忙碌。盡情享受這份寧靜,也感受一會兒自己的心跳。
Ⅴ.
靈感角落
把精致小物件帶回家
春天的午后,陽光是柔和的,在容易使人慵懶的愜意溫度里,捧一杯咖啡,繼續行走于牡丹園。就在牡丹園地鐵站A口的右前方有一面裝飾精美的臨街玻璃櫥窗,想要進店一探的好奇心立刻被勾了起來。
推開帶有溫馨開門小提示的門,便走入一個集齊了漂亮首飾、各式陶瓷器皿、古典風衣物、化妝品等的氛圍感滿滿小空間。
店面不大,卻滿滿當當都是有趣又精美的工藝品,每一個角落望過去都是想要走近仔細探究的小物件,每一個展示柜前總有物品使人流連。
就這樣在店里走走逛逛,陽光透過玻璃櫥窗照射進來,時光流淌的滋味便在挑挑揀揀中慢慢溢出。
Ⅵ.
園區漫步
工業舊址上的靈感重生
再走遠一些,路過已是滿樹花苞的玉蘭,再過一個十字路口,繼續往前走一段距離便到達Epark(花園路社區)的門口。
西鄰中關村,北接上地產業基地,位于海淀人工智能創新街區的Epark原是北冰洋汽水生產工廠。舊址后來逐漸沒落,又在城市化的時代背景下迎來了新生。
Epark入場,盡可能地保留并利用原有設施和古樹,將陽光、綠植、天空等自然的饋贈搬進辦公區,把“讓空間連接無限可能”的理念融入空間設計的每個巧思里,這座舊廠一躍成為集功能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創意辦公空間。
1號共享大廳正對著的圍墻上記錄著這里的變遷,像展覽一樣的紀年展示將新舊交替的故事娓娓道來,與園區的文藝調調無比契合。
分別在園區兩個出入口的麥當勞和盒馬mini正好形成斜對角,將Epark包裹在其間,是園區打工人與附近居民常光顧的標志地。
去北平制冰廠來一杯喝的找回兒時的味道,再從店門口排排坐的三只北極熊座位挑一處落座,看街道上車來車往,把春天的悠閑勁兒使個痛快。營業至凌晨2點的罄酒館適合做一個短暫的情緒存放處,疲憊之時刻躲進里面,屏蔽住種種煩憂。
Ⅶ.
暮色四合
以暖黃燈光作別一日光陰
夜暮的藍黑色逐漸將街道籠罩,藏書館咖啡的暖黃燈光從矮窗溢出,像一座漂浮在夜色中的島嶼。
推門而入,透過大塊玻璃窗,瞥見吧臺上正忙碌的店員,走進這個空間,便撞見迎面最里處的一面高至天花板的書墻。“空曠如廠房,安靜如圖書館,舒適的沙發如在家”,藏書館咖啡的每一個設計巧思都完美落地。
這座牡丹園西里小區的臨街咖啡館有“班味超濃”的名聲,抬眼環視四周,在不同空間坐著的人們無不是開著電腦忙活。
咖啡館的玻璃窗外是居民頻繁出入小區大門的生活氣息,窗內多是上班一族就著咖啡努力工作的身影,這一處偌大的咖啡館里所容納的,恰恰是城市生活中的真實。
藏書館咖啡營業至晚上11點,點一份簡餐,來一杯飲品,從彼岸書店淘來的書正適合飯畢之后和著暖黃燈光“服用”。
就在這里,停留幾個小時,將牡丹園漫步的最后一站定格。
從晨光到星夜
牡丹園用它的街巷、店鋪與人
編織出一張溫柔的網
這里的故事屬于每一個
愿意慢下來細細品味的人
希望抵達之時你能體會到
“生活不在別處 在此處”
TO“玩樂粉絲群”又開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獲得入群邀請!找到組織,交換情報,結識新玩伴,再也不孤獨!
群內不定期發放展覽/演出/活動福利!
編輯:大藍
撰文:李壹只
圖:李壹只、大藍
別宅啦!現在出門探店真的不冷了
當00后開了一間咖啡博物館
當菜市場做成「慢閃」,還有人愿意去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